【張寶成專欄】直到Web3抓住AI:回訪一個失落的典範
過去半年來,AI再度席捲公眾視野,各式應用的可能性不斷被指出;Web3的實踐者此刻或許焦慮,但樂觀的理由沒有消失。從前和...
【高森信男專欄】2022年新加坡雙年展筆記:娜塔莎遊星記
拉紮魯斯島及聖約翰島作為2022年新加坡雙年展的眾多展場之一,確實具備一定的魅力。島嶼本身林相豐富,不時嬉鬧的猴子及在紅...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8:悶.燒.噪.裂─社會潛規則下的流年悲喜劇
大流年,來自隔離與參與所摩擦出的噪音,在視覺文化領域以靜電式的發聲,幽微地比較了菌毒與人間之毒的爆裂威力。當「現實中的虛...
【圖文書與藝術史專欄】巴黎街頭的先知:波納爾的平面藝術
二十世紀初,是石版畫技術應用到藝術創作的全盛時期,儘管中間隔了製版的媒介,但畫家們的手繪線條與色彩仍栩栩呈現在觀者眼前,...
【蕭文杰專欄】台灣文化資產的「現地」保存困境
最近立法院法制局對立法院提出了「考古遺址應以現地保存為原則」的修法建議。筆者肯定法制局在台灣文資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提出建議...
【薄荷薄荷】媽媽的多元宇宙:水耕香菜的成份與履歷
水耕香菜是因為研究投資和2021年加密貨幣的牛市,才關注起加密藝術的。這條路徑也是許多人的經歷,因為這樣,他們往往有著高...
【吳思鋒專欄】轉型正義的「後」劇場
當我們談論以白色恐怖、轉型正義為主題、意旨的劇場作品時,實際上倒不如說是在談論「後到者」如何觀看那段幽微、複雜、非僅本土...
【Live Forever專欄】Black We Are:編舞黑身體、黑人性、黑歷史
當今日台灣藝術機構也在「擁抱多元」,我們談少數族群、談差異、談權力的時候,幾乎忘了自己在許多刻度與座標上其實就是少數族群...
【高森信男專欄】痛苦與榮耀:2023年孟加拉達卡藝術高峰會側記
達卡藝術高峰會(Dhaka Art Summit,簡稱DAS)為何自稱「高峰會」,它和雙年展有何不同?不同於雙年展透過較...
【張寶成專欄】用「分散式科技」打造「21世紀文化基礎建設」:《未來藝術生態系》三冊大綱 (下)
《未來藝術生態系》最主要的功能,同時也是最令人激賞的一點,是把前瞻科藝和Web3的常見名詞、概念、技術和組織型態提綱挈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