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杰專欄
【蕭文杰專欄】古蹟、歷史與名士:臺灣何以「紀念建築」?
2016年之前《文資法》固然沒有「紀念建築」這一項,但是「紀念建築」等字眼屢屢出現在新聞標題中,或許正因如此,民間對「...
【24/25】2025藝術環境趨勢:2024文化資產回顧與文資修法趨勢
談到文資「國際」接軌,就必須思考我們臺灣要用什麼樣的文化資產與國際接軌?今年停泊在基隆岸上的「海功號」也遭遇到文化部重要...
【蕭文杰專欄】和平天橋不具文化資產價值嗎?拆了就解決交通問題嗎?
2024年11月5日,蔣萬安市長在聽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以下簡稱新工處)報告後,舉黃大洲拆中華商場為例,強調「...
捨棄文資會審議全程公開透明,開聽證會有何用?
根據目前文化部修法資訊,文化部爰增訂草案第9-1條規定主管機關辦理文化資產指定登錄案件,遇有社會重大爭議情形應舉行聽證規...
【蕭文杰專欄】臺靜農故居揭牌是點亮臺大人文精神?還是文資遮羞布
保留臺靜農故居固然與臺大前校長管中閔的態度有關,他在文資團體提報之後,2020年5月1日出席文化局審議會指出,因為過去社...
【蕭文杰專欄】即將被「禁錮」的國定古蹟─由北門談臺灣文化資產管理的怪異現象
「北門」曾經是柯前市長大肆宣稱的「政績」,他說:北門是臺灣的國門意象,又說:「巴黎有凱旋門,臺北有北門」。但我個人認為,...
【蕭文杰專欄】文化資產需要動態與多元價值觀
我並非刻意貶低或是污辱文化局聘請來現勘「曹永和故居」的專家,但是這些「專家學者」是否如殷海光所堅持的:「是什麼,就說什麼...
【蕭文杰專欄】雕塑家黃土水作品三個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早逝的黃土水,在政權丕變後,名字在臺灣社會沉寂多年,直到1970年代以後,臺灣本土意識、鄉土意識逐漸抬頭,作品才又逐漸受...
【蕭文杰專欄】文化部提出「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缺陷多
過去「保存不義遺址」,僅規範在《轉型正義條例》,操作上並沒有專法。「不義遺址」也不屬於我國《文資法》所規範的文化資產類型...
由文化資產角度探討文物再製的問題
隨著文化資產觀念的發展,文物複製成為了教育推廣、博物館倫理、法律的一部分。基於文化平等權、近用權、外交等理由,博物館常需...
文章導覽
1
2
3
...
9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