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點

賞月的100種姿勢:最後的天才浮世繪師──月岡芳年《月百姿》精選

在中秋夜抬頭仰望,你看到的是一輪明月,還是千年的故事? 日本浮世繪大師月岡芳年(1839–1892),在生命最後八年創作...
更多

文飾的自主性與創造自身的文飾——楊慕仁的卑南族故事

在臺灣當代藝術的版圖中,原住民藝術家以自身文化作為創作資源,逐步開拓出獨特的視覺語彙。卑南族藝術家楊慕仁正是其中的代表,...
更多

典藏觀點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進入複合壓力時代的亞洲藝術市場,價值與韌性將決定未來格局

藝術市場在國際地緣政治、關稅貿易戰等大環境連動下遭逢挑戰,同時還需應對證券市場回報更高、更高流動的投資管道的競爭。據魏蔚...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市場的調整,讓「品質」與「稀有性」成為穿越週期的不變準則

黃林詩韻觀察,過去兩年半以來,亞洲與西方的藝術市場確實經歷了一場調整。 她坦言:「相較於五到十年前,亞洲市場的泡沫化程度...

高雄金馬賓館「塵與金」特展,藤村真 × 道川省三共譜光與重生之旅

穿越極限:徐永旭的雕塑歷程

放眼臺灣與國際藝壇,徐永旭(1955年生)的雕塑創作無論就媒材使用的透徹度、製作技術的獨特性,乃至形式與風格的創新構成而...

「民主」如何在攝影中展演?首屆TIPF台灣國際攝影節

正因為「民主」難以被單一化理解,它在本屆攝影節中的運用才格外引人思考;比起給出定論,更重要的,或許是分辨這個詞在不同語境...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市場的起伏是常態,長遠的藝術收藏在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