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實驗電影」的展映性與視閾擴張:北美館「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的群眾廣場

本文以「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個展為對象,除了嘗試討論本展中幾件全新影像裝置作品對「實驗電影」發展現況的回應,也關注個展...
更多

我們個人的歷史與感性,不應該站在一個次等的位置上:第21屆台新藝術獎得主專訪

第21屆台新藝術獎於5月27日舉行頒獎典禮,這也是疫情後,經歷線上頒獎轉播、限制典禮參與者人流,首次恢復現場頒獎開放來賓...
更多

熱門人物專文

佳士得亞太區總裁龐智鋒專訪:亞洲市場依舊強勁 對未來謹慎樂觀
拍賣行的擴張顯然意味著對亞洲的加碼投資,但亞洲是否真能涵納這麼大量的藝術品交易?尤其,儘管2022年的數據顯示亞洲依舊在...
做為花藝師要能夠識別花卉在不同階段的美:「繁花.時敘」專訪東信Azuma Makoto
時間這個東西是看不見,我選擇透過「花」這樣的要素來把這樣的概念呈現。這次「繁花.時敘」展出的作品,是將花凍結在它們最為漂...
畫盡台灣山林之美:藝術家洪天宇逝世
著名藝術家洪天宇(b.1960)日前在位於苗栗縣卓蘭鎮的工作室因病驟逝,得年63歲。藝術家洪天宇的創作始終與其生活經驗息...
滲入肌理的風景:羅伯特.萊曼與梅瑞爾.瓦格納藝術方法的交錯與分叉
藝術家夫婦羅伯特·萊曼(Robert Ryman,1930-2019)與梅瑞爾·瓦格納(Merrill Wagner,1...
「外來」經驗落腳桃園,生出何種在地想像? 專訪桃園市文化局長邱正生
桃園市在台灣六都中間,多元的文化特性尤為突出,也與雙北拉開了一定區隔。在這樣的土壤中,對於本以台北為深耕基地的文化局長及...
一個神話的、跟一個當代處境的交集:鄭淑麗與東冬‧侯溫創作對談
藝術家鄭淑麗與東冬‧侯溫近期首次合作製作科技劇場《遊林驚夢:巧遇Hagay》,這次合作兩人分別初嘗試了科技、劇場的方式,...

典藏人物

緬懷朱銘:寄神於形的雕塑大師,提前陪天上媽媽過母親節

朱銘出身寒門、侍母至孝、為人磊落,一向靠著自學、苦思、冥想,觀察大自然,體悟天地萬物,化作他的藝術養分,數十年如一日,精...

返照時間的人:當代藝術家王雅慧離世,藝術界眾人不捨緬懷

台灣當代藝術家王雅慧(1973-2023)於4/17日因病逝世,她的好人緣與保持生活的簡樸與低調,令許多藝術界友人得知這...

一部科技許諾的反思童話─《迷航烏托邦》:專訪葉向林,造橋與第三條路

攝影師劉振祥獲2023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彰顯劇照攝影的藝術價值

劉振祥認為世界上顯少有對劇照師肯定的獎項,這次獲獎即是證明劇照攝影的重要。台北電影節諮詢委員也表示在評選時是全票一致通過...

王哲雄.董小蕙藝事談話錄 「老院子」藝術創作體系之形成

藝術家董小蕙在2017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老院子.韶光.年華」個展,與藝術史學者王哲雄教授進行的師生對談。兩人以展出...

野趣靜觀.大象無形 探微董小蕙的自然創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