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瀟瀟(Yan Xiao-Xiao)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傾聽地方、回應時代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四月正式開館!專訪館長賴香伶
賴香伶闡述新北市美術館「由在地到跨區域」的思路與願景,強調一方面立足在地,另一方面接軌國際對於跨區域題旨的研究和探討,以...
韌性社會中的美學維度
在臺灣,近兩年也是「韌性」觀念逐漸在學界、產業界乃至公民社會政策領域擴散和運用,儘管目前看來距離理想的推進步調尚有距離,...
草間彌生的兩次黃金時期,以及她的「軌跡」與「奇跡」
透過述說大眾並不熟知的草間彌生的故事,展覽試圖揭示她那些如今已成為大眾文化標誌的作品,讓人們獲得共鳴、乃至同樣將人們從制...
從頂尖拍賣行和國際畫廊走出的魏蔚,是在什麼樣的市場轉捩點上創建了自己的藝術顧問公司?
藝術顧問逐漸成為亞洲藝術產業結構中的重要一環,背後可看到什麼樣的市場需求和時機點?
劉小東:遶境的藝術家
追隨大甲媽祖遶境,彷彿是透過民間信仰的濾鏡,在不斷的行動中搭建移動的工作室。行程中,他經常會提前一小時到某個定點等候遶境...
陰性力量的未來,還在到來的路上
淺談關於閱讀韓江後的感觸,其實恍然大悟的是,無論我們當前所身處的時代和社會看起來多麼多元開放、多麼具有轉型的力道,有關陰...
【2024東京藝術周特別報導】一個藝術周,可以走多遠?影響多深?東京藝術周的觀察與啟示
與亞洲大多數「藝術周」(Art Week)不同,東京藝術周期間並沒有藝博會舉辦,從一開始就強調了在地畫廊、美術館等機構,...
【2024東京藝術周特別報導】主題企畫聚焦:亞洲的多重經驗與想像
自2021年在當時依舊相當嚴格的疫情中旅行限制條件下舉辦了第一屆之後,東京藝術周就明顯愈來愈具規模,今年無論是從藝術周本...
多重時間中的「她」傳:「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此次「飛地」展覽更加不那麼明確地祭出「女性」或「女性主義」的大旗,或許試圖更接近的是某種「女性藝術」的本質,其中的重要的...
藝術週遐想
100個人或許就會有100個答案,要找到共識尚且不易,更不用說共同努力。如今對於藝術生態中的不同角色,無論是策展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