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藝術很重要,但不是一切:職人篇
地方不再是文化符號,美術館作為世界網絡的節點:專訪新美館「基進城市」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在當前資本導向的都市規劃邏輯中,我們對城市的想像,經常被壓縮在「高價值空間商品化」的框架裡,以致於全球各地的大都會區都以...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10週年,你是誰?又做了什麼?
一般提到「策展人」,會直觀地認為這是一份出現在博物館、美術館的工作,但邱瑗表示,現在臺灣越來越多表演藝術場館採用藝術總監...
解決當代重要議題,需要跨越知識共享的恐懼: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策展的幻鏡:從文化熬煮到世界建構」講座側記
2025年4月13日下午,國際知名策展人、倫敦蛇形藝廊(Serpentine Galleries)藝術總監漢斯・烏爾里希...
追尋窮形盡相的行旅:李安榮、何堯智、黃宗偉談「李奇茂百年展」
走過動盪不安的年代,畫壇巨擘李奇茂始終維持豁達樂天的性格,豐沛且生機勃勃的創作量能至其晚年皆未枯竭。後期筆調更為凝鍊集中...
臺灣建築從「無」中長出智慧── 專訪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策展人薛丞倫
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在地緣政治上長期處於變動與不穩定之中。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主題「[無]信仰:...
「我們是貧窮的,也永遠選擇最低的預算 ——這是我們的倫理和策略立場」 專訪梵蒂岡教廷文化教育部部長門東薩樞機
梵蒂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預算是所有國家館當中最低的,並非我們找不到其他資源,而是我們清楚明確地想要用最少的經費參加雙年展...
【簡秀枝專欄】34年誠品生涯劃句點,功成身退自在做自己: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退休在即
退休,對趙琍來說,不是動能的結束,而是人生的取捨與轉向。縱使能活出百歲,年過六旬,剩下的時間,總是在倒數計時,趙琍曾開玩...
超越愛—羅伯特.印第安納藝術中的人文意蘊
正如「LOVE」的微妙複雜性可能會在其常見的描繪中消失一樣,當印第安納被簡單地貼上普普藝術家的標籤時,使他與同代際藝術家...
臺北展覽倒數!路易絲.布爾喬亞,一個離鄉女孩的修復行動
1911年生於巴黎的布爾喬亞,整個兒時都在一個逐漸分崩離析的家庭中度過,在包括險惡的戰爭、父親的乖戾與不忠、母親的病痛與...
流動的畫布:艾瑪.麥金泰爾的時間、色彩與繪畫鍊金術
麥金泰爾的藝術創作,是一場關於色彩、線條、材料與時間的探索。她將個人情感、藝術史的積澱,以及對鍊金術的興趣,融入到抽象繪...
文章導覽
1
2
3
...
4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