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哈瓦那的色彩與記憶── 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的藝術回聲
亞歷杭德羅.皮涅羅.貝洛的創作以其充滿活力的抽象畫作為核心,這些畫面深植於他對個人身分與集體記憶的探索,並由故鄉古巴的精...
傾聽公眾聲音,以數據與人文並重的領導新思維—專訪新任桃園市立美術館林詠能館長
今年7月1日就任桃園市立美術館館長的林詠能,為國內首位以觀眾研究為專業的學者型館長。他將在館務四大主軸:書藝研究、城市記...
獲林茲電子藝術「人工生命與智慧」大獎:專訪顧廣毅《酷兒解剖學圖譜》,從邊緣反思醫學權威
顧廣毅認為,若我們更了解醫學與生物學的思維,好像可以減輕社會對某些疾病的負面印象,而解剖學是醫學訓練的基礎,醫學系的學生...
不在終點歡呼,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陪跑: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25週年持續耕耘藝術教育之路
「有時候陪跑也會跑得很孤單,但我們願意跑,這就是我們的使命。」基金會執行長黃巧慧,道出了基金會工作中最不被看見的耐心與情...
【第23屆台新藝術獎】藝術實踐作為存在的證明——聚焦第23屆台新藝術獎得主
第23屆台新藝術獎於5月24日揭曉,本次入圍名單包含7組視覺藝術、8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其中視覺藝術類入圍作品題材多元,...
打造會呼吸的城市美術館:新任南美館館長龔卓軍,以五大策略帶動臺南藝術新網絡!
「臺南400」系列活動成爲龔卓軍構思未來美術館營運方向的重要節點。他認為南美館可以作為發動機,將當時所串連起來的能量承接...
【第23屆台新藝術獎】藝術,以生命力之強度跨越藩籬:第23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委員觀點
經歷了縝密與細緻的三日決選會議後,第23屆台新藝術獎於上週六(5月24日)揭曉本年度三大獎得主,無論是展覽期間叫好又叫座...
So What?收藏家黃麟的藝術收藏進化論
出身手工具製造家族的收藏家黃麟(Eric),其企業經營中對品牌本質與永續價值的堅持,也映照在其藝術收藏之路。他最初因擔任...
塞巴斯蒂安・薩爾加多辭世──攝影是苦難美學化,還是曝光的真相?
以紀實攝影聞名的塞巴斯蒂安・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於2025年5月23日辭世,享壽81歲。他19...
「強調合作與聯盟,在柏林市中心打造一座兼具多樣性, 包容性和永續性的美術館」專訪漢堡火車站-國立當代藝術美術館館長法爾拉特
分別出身德國和黎巴嫩的法爾拉特及巴塔維爾,自2009年成立跨領域策展平台「藝術重新定位」(artReoriented)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