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合作與聯盟,在柏林市中心打造一座兼具多樣性, 包容性和永續性的美術館」專訪漢堡火車站-國立當代藝術美術館館長法爾拉特
分別出身德國和黎巴嫩的法爾拉特及巴塔維爾,自2009年成立跨領域策展平台「藝術重新定位」(artReoriented)以...
Running Man:跟訪國際策展人漢斯的臺北一日疾走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應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之邀,來臺進行講座與參訪。典藏雜誌...
夜行者的半透明詩篇:李黑地的藝術
28歲的新銳藝術家李黑地曾先後在美國和英國學習藝術,在不同風格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如何創作,也學會如何誠實而具批判性地思考藝...
地方不再是文化符號,美術館作為世界網絡的節點:專訪新美館「基進城市」策展人謝豐嶸、鄭慧華
在當前資本導向的都市規劃邏輯中,我們對城市的想像,經常被壓縮在「高價值空間商品化」的框架裡,以致於全球各地的大都會區都以...
臺中國家歌劇院的10週年,你是誰?又做了什麼?
一般提到「策展人」,會直觀地認為這是一份出現在博物館、美術館的工作,但邱瑗表示,現在臺灣越來越多表演藝術場館採用藝術總監...
追尋窮形盡相的行旅:李安榮、何堯智、黃宗偉談「李奇茂百年展」
走過動盪不安的年代,畫壇巨擘李奇茂始終維持豁達樂天的性格,豐沛且生機勃勃的創作量能至其晚年皆未枯竭。後期筆調更為凝鍊集中...
臺灣建築從「無」中長出智慧── 專訪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策展人薛丞倫
臺灣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在地緣政治上長期處於變動與不穩定之中。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主題「[無]信仰:...
「我們是貧窮的,也永遠選擇最低的預算 ——這是我們的倫理和策略立場」 專訪梵蒂岡教廷文化教育部部長門東薩樞機
梵蒂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預算是所有國家館當中最低的,並非我們找不到其他資源,而是我們清楚明確地想要用最少的經費參加雙年展...
【簡秀枝專欄】34年誠品生涯劃句點,功成身退自在做自己:誠品畫廊執行總監趙琍退休在即
退休,對趙琍來說,不是動能的結束,而是人生的取捨與轉向。縱使能活出百歲,年過六旬,剩下的時間,總是在倒數計時,趙琍曾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