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藝術很重要,但不是一切:職人篇
頭顯之下的白恐記憶宮殿──專訪《無法離開的人》陳芯宜導演
我沒有問陳芯宜,監牢到底是什麼,於今日的她而言。但追根究柢,也許所有人類族群的口述傳訴,整段陳芯宜的創作脈絡,無論是《我...
老都開新局—南美館新館長林秋芳的三支箭:以國際活化在地、以在地活化藝術
林秋芳遞了幾本南美館歷年出版的刊物,其中最耐人尋味的,是刊物紀載了過往藝文界對南美館「藝術活化在地」的想像。然而,從南美...
第五屆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來台三場藝術考古講座紀錄
近期(8/1),第五屆唐獎漢學獎得主潔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來台受獎,並受邀發表三場演說。潔西卡.羅...
索爾.勒維特的第一個百萬美元
索爾.勒維特於1928年在美國的哈特福(Hartford)出生,他在紐約學習藝術和繪畫筆法,之後在貝聿銘的建築事務所工作...
狂飆年代的造像者:台灣攝影家潘小俠(1954-2023)逝世
台灣知名攝影家潘小俠(1954-2023)於2022年9月因食道癌住院接受治療,於今日(7/31)清晨在台大醫院逝世,享...
愛麗絲.尼爾:靈魂採集者,典藏藝術講座側記
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1900-1984)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要的美國藝術家之一。在1940至50年代現代...
【台灣藝文界 #metoo 系列報導】國藝會董事長向陽談#metoo之後,獎補助體制如何回應社會共識
台灣藝文界 #metoo 浪潮蔓延至今超過一個月,社會輿論從原本撻伐權勢性騷擾/性侵的加害嫌疑人之外,如今開始將焦點擴延...
從混亂中生成的秩序——藝術家阿亂與他的新作《Automatic Messages》
藝術家阿亂日前在知名生成藝術策展單位——Verse上發行了新作《Automatic Messages》,不僅在熊市中逆風...
職涯,靠的不是浪漫的體質:專訪鄒駿昇,打造插畫力的台灣品牌
靠著自己專業存活下來僅是生涯起步的第一步,鄒駿昇認為職涯的持續,不可能僅仰賴對於創作的浪漫,而是必須非常務實的考量熱情與...
【台灣藝文界 #metoo 系列報導】林曼麗親談撒古流案例與「光」展,並呼籲思考#metoo後的藝術環境新文化
在台灣藝文界 #metoo 於社群上蔓延討論之後,除了關注當事人事件發展之外,如何在藝術機制、社交文化、產業環境等面向,...
文章導覽
1
2
3
4
5
...
3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