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人物
藝術很重要,但不是一切:職人篇
遠.憶:呂克.圖伊曼斯筆下的遠距詩意
如果說圖伊曼斯的作品總是存在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距離感」,通過這個以感性方能量測的「距離」,藝術家讓作品在藝術和生活之間取...
踏徑「隱辰山居」,尋蹤李真的創作生命
若說李真的雕塑是其內在世界與外部碰撞後的具體現身,這一片尚未被完全整飭、也並不急著規畫的山坡,也好似仍存野生之境的精神領...
超越寫實的精神刻劃者,傾力追尋藝術高度與深度的陳夏雨
踽踽獨行的陳夏雨(1917-2000)被視為臺灣美術史上承繼黃土水(1895-1930)地位的雕塑家,然因低調謹慎的個性...
【調頻至90.0】拍電影是一面鏡子:專訪《曦曦》吳璠、《跳舞的人》黃洛瑤
女影今年迎來31歲,象徵著一個階段性里程碑的重新開始,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在臺灣競賽單元中,出現不少同樣誕生於90年代的...
林恩.查德威克:戰後英國雕塑巨匠的動感與結構探索
查德威克常以感覺主導創作,他拒絕過度解讀作品,認為自己的創作「幾乎是某種『生命力』的導管」。他曾說:「當我開始創作時,我...
如何創作出既具深刻文化性、又娛樂大眾的藝術作品?法國藝術家雙人組Clédat & Petitpierre專訪
有了2017年的臺北經驗,這對藝術家組合很快接受了基隆美術館「第25小時」展覽的邀請,與龐畢度中心一起遠距指導,並在展覽...
喬納森.萊布談魯斯.阿薩瓦:「一旦進入她的世界,故事就沒有終結」
阿薩瓦的生命旅程是任何藝術家尋求靈感的完美範本。人們可以從她那裡學到很多。我第一次接觸她的雕塑時,感覺像是一錘子砸在腦袋...
亨利.菲維卡談鲁斯.阿薩瓦:「藝術既作為個人創造力的有力表達,也作為社會變革的工具」
我的外祖母相信藝術是一種可以用來教人們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也幫助人們成為全面發展之個體的工具。2001...
編織生命紋理——魯斯.阿薩瓦藝術的本質與縱深
阿薩瓦的好幾個人生階段,都是在限制乃至禁錮之中,尋找自由得以共生的契機。戰後美國瀰漫的反日情緒阻礙她獲得師範學院的學位,...
第16屆沙迦雙年展「承載前行」(to carry)公布策展人與藝術家名單,臺灣原住民族藝術家武玉玲、林安琪入列
第16屆沙迦雙年展,以《承載前行》(to carry)為題,旨在提出一個多義的開放式命題。展覽將探討我們擁抱甚麼以及其方...
文章導覽
1
2
3
4
5
...
41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