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
《歷史文物》季刊以培養國人藝術、歷史、文物與博物館學知識,提昇美學素養為宗旨,為多元的文化藝術性刊物。自2020年度起全新改版,以「知性的.感性的.趣味的」為刊物方針,致力打造為藝術文物界的傳記文學刊物。
- 更多精采內容, 立即上史博館官網欣賞《歷史文物》電子書
「書寫」有多重的意義:是漢先生對書寫的詮釋,是漢先生終生勤於筆耕著作等身的至佳寫照,亦是漢先生核心關懷所在。綜觀漢先生的...
常玉(1895−1966)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刻與「瘋狂年代」的巴黎以及那些聚居於巴黎的藝術遊子們相遇,身處遠東的中國、日本...
楊英風是一位創作力豐沛的藝術家,創作時間超過60 年,作品超過2,554 件,創作面向廣泛,從水彩、油畫、水墨、版畫、漫...
回首冷戰初期,當時甫於臺灣站穩腳跟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思考對外文化交流事務時,往往以外交需求作為首要考量。討論戰後臺灣現代美...
(本文摘錄自《歷史文物》319期臺灣藝術前輩身影)
駕駛墨綠色吉普車,留著一頭龐克頭,工作時隨著音樂節奏輕擺舞動,展現活...
邁入深秋之際,國立歷史博館(以下簡稱史博館)與郭怡美書店合作舉辦「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講者林育淳談...
入深秋之際,國立歷史博館與郭怡美書店合作舉辦「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展期2023年10月1日至10月...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了1幅20世紀臺灣傑出藝術家郭雪湖(1908-2012)於1992年所創作的戎克船《帆船》,這位與臺灣...
(本文摘錄自《歷史文物》317期封面故事)廖修平在藝術界素有「現代版畫之父」的美稱,尤以臺灣廟宇、生活器物為原型創造一系...
(本文摘錄改寫自《歷史文物》316期封面故事)眾人對周美玲導演的印象,多半來自她的影劇作品,如《刺青》、《流麻溝十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