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如椽巨筆——境與象出版社的漢寶德筆耕成就

「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如椽巨筆——境與象出版社的漢寶德筆耕成就

「書寫」有多重的意義:是漢先生對書寫的詮釋,是漢先生終生勤於筆耕著作等身的至佳寫照,亦是漢先生核心關懷所在。綜觀漢先生的著作,從早期建築專業,爾後跨足藝術美感,撰寫專欄雜文,莫不充滿對文化的關照。

(本文摘錄自《歷史文物》323期臺灣藝術前輩身影)

文、圖|黃健敏(「書藝人間—漢寶德書寫之美」展覽策展人)

漢寶德先生。(黃健敏提供)

「書寫」有多重的意義:是漢先生對書寫的詮釋,是漢先生終生勤於筆耕著作等身的至佳寫照,亦是漢先生核心關懷所在。綜觀漢先生的著作,從早期建築專業,爾後跨足藝術美感,撰寫專欄雜文,莫不充滿對文化的關照。

漢先生眾多的出版品,當以漢先生自個所成立的境與象出版社所刊行的書籍值得進一步探討。

漢先生介紹的第一位建築大師,柯比意

1964 年漢先生赴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留學,在出國前曾創辦《建築》雙月刊雜誌,漢先生在美期間,《建築》雙月刊庚續出刊,漢先生一度掛名主編至第17 期。

1967 年漢先生歸國,1969 年《建築》雙月刊改組為《建築與計畫》雙月刊,漢先生出任主編。1970 年9 月《建築與計畫》第10 期出刊之際,在頁首有一則啟事,聲稱刊物不堪賠損,組織將有所調整,編輯方針同時有所異動,時隔半年之後,第12 期的《建築與計畫》雙月刊以新面貌發行,原主編漢寶德離開,於1971 年4 月另創辦《境與象》雙月刊,定期刊行雜誌,同時成立境與象出版社,為臺灣建築出版注入活水。

《勒.柯比意》書封。(黃健敏提供)

1971 年7 月漢先生的第一本建築書《勒.柯比意》由境與象出版社再版發行,初版者是《建築與計畫》雙月刊。原書是法國建築史學者法蘭西斯.蕭伊文(Francoise Choay,1925—)於1960 年所撰的《勒.柯比意》(Le Corbusier),是紐約喬治.巴西勒公司(George Braziller Inc.)出版的世界建築大師系列之一。按中文版的譯序暨再版序,漢先生未採用原書的圖片,改採柯比意全集6 冊中之圖片。

漢先生主編的《建築》雙月刊第14期是柯比意專輯,以頗多的篇幅引介柯比意之作品,作為柯比意晚期重要代表作的廊香教堂,在雜誌專輯中僅有兩張黑白的照片,《柯比意》專書則以兩整頁彌補。

廊香教堂外觀。(黃健敏提供)

廊香教堂違反柯比意早年以理性主義為尚的現代建築理論,沒有橫豎的直線表現,反以曲線與厚重的量體,追求抽象的雕塑性建築。對於這個教堂,漢先生曾想從巴黎南下親身體驗,但路程遙遠很不方便,以致多年來這個願望始終是懸念。有回我與漢先生聊天,提及若要參觀廊香教堂,從瑞士巴塞爾(Basel)走訪最便捷,而且巴塞爾有眾多傑出的當代建築,值得一去。 2004 年漢先生有歐洲之行,行程規劃了廊香教堂,就是自巴塞爾當天來回。回國後聯合副刊登載〈廊香,我來了〉一文,抒寫建築朝聖的感懷與心得。

2002 年7 月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柯比意」展,當時我是《建築師》雜誌主編,為該展覽策劃了3期特輯,其中包括漢先生將近40 年前的經驗回憶,漢先生稱「柯比意是一個造型的能手,但是他也許太高傲了,他的建築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他是一位令人望之生畏的英雄,他支配陽光,玩弄陰影,用混凝土,創造力感,但他忘記使人們樂於親近也是一個高貴的品質」。這般的觀點符應漢先生晚年自陳的「大乘的建築觀」。「大乘建築家應該是愛人群、愛生命的人,不是孤高自賞的人」。「大乘的建築,要設法在建築過程中理解大眾的觀點,以大眾可接受的美學呈現。但非譁眾取寵,而是心存大眾之心。」

在「柯比意」展期間,臺北市立美術館的刊物《現代美術》配合展覽,將漢先生在展覽期間的演講整理成文章發表,漢先生言及柯比意以寫文章、辦雜誌、出書等方式宣傳現代主義的新建築觀念。綜觀漢先生的生平,從求學時代寫文章,辦《百葉窗》雜誌至晚年力倡美感教育,在報章勤於發表,還出版相關的《設計型思考》 等書,堪視為追隨著柯比意的腳步,漢先生更從建築世界跨域邁向美感天地!

三本重要文集與第二位建築大師路易士.康

境與象出版社的第二本書是《建築的精神向度》,內容包括1957 年以降《百葉窗》、《建築》雙月刊與1969 年《建築與計畫》初期等文章,橫跨12 年,共計17 篇論述,是漢先生的第一本文集。

1975 年的第二本文集《建築.社會與文化》乃10年之間文章的彙集,也收錄17 篇文章,著重社會暨文化的議題,呈現建築是社會性的藝術,其中的10 篇曾在《境與象》雙月刊發表過,初篇〈都市建設的地方領導〉登載於1969 年5 月的《建築與計畫》雙月刊第 3 期,壓軸的〈我國當前的民居問題〉係選自巨流圖書公司於1979 年編纂的《當前臺灣社會問題》,是第二版時改編增加的文章。《建築.社會與文化》的另一個特色是以漫畫輔佐閱讀,這讓必需用心閱讀的漢氏文章多了些許輕鬆幽默的效果。漫畫出自東海大學建築系1975年畢業的陳道亮。

漢先生自稱所有的著作中,有3 本重要的文集,除了前述兩本,由史博館於1995 年印行的《建築與文化近思錄》是第三本。全書共計有〈大乘的建築觀〉、〈文化資產的維護與發揚〉等9 篇,篇篇宏讜大論。筆者曾選集其中4 篇,另行編輯在相關主題的書中 ,以期達到推廣之目的。

(左)《建築的精神向度》修訂四版的封面,(右)史博館出版的《建築與文化近思錄》。(黃健敏提供)

繼《勒.柯比意》,路易士.康(Louis I.Kahn,1901−1974)是漢先生引介的第二位建築大師。

1953年完成耶魯大學藝廊(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1951−1953),從此奠定康在美國建築的崇高大師地位。《路易士.康》的譯本採用耶魯大學建築史學者文森.史考利(Vincent Scully,1920−2017)的著作,是1962 年出版的當代建築創造者系列之一。漢先生認為康的思想暨建築語彙,對於糾正現代建築的缺乏有極深邃的影響與貢獻,尤其康對於幾何空間的追尋實踐,誠乃現代主義結合古典主義。

《路易士.康》一書以拱作為封面。(黃健敏提供)

《路易士.康》一書以拱作為封面,作為建築哲學家的康,喜愛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敘述其個人的理念主張,如探問磚要成為什麼?磚回應要成為拱。拱是羅馬帝國在建築構築至為重要的結構發明。這段「意欲為何」的問答曾在電影《桃色交易》(Indecent Proposal,1993)出現,這段富於哲理的片段,如今在YouTube 還可以看到!

(本文由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授權摘錄轉載,完整文章請見《歷史文物》323期)

購買由此去: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臺中市中山路6號
TEL:04-2226-0330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TEL:02-2518-0207
國家網路書店:http://www.govbooks.com.tw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 17篇 )

《歷史文物》季刊以培養國人藝術、歷史、文物與博物館學知識,提昇美學素養為宗旨,為多元的文化藝術性刊物。自2020年度起全新改版,以「知性的.感性的.趣味的」為刊物方針,致力打造為藝術文物界的傳記文學刊物。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