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

扎根自生活與文化的全方位藝術創作者——楊英風
楊英風是一位創作力豐沛的藝術家,創作時間超過60 年,作品超過2,554 件,創作面向廣泛,從水彩、油畫、水墨、版畫、漫...
冷戰視角下的戰後臺灣藝術及其國際文化交流
回首冷戰初期,當時甫於臺灣站穩腳跟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思考對外文化交流事務時,往往以外交需求作為首要考量。討論戰後臺灣現代美...
Taiwan是一座屬於世界的海島,這400年有誰來到了臺灣?專訪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
「跨.1624──世界島臺灣」國際大展,歷時兩年策劃,展出近20所國內外代表性館舍共百餘件精品。本次臺史博不但展現了館內...
所有的相聚都是久別重逢──講座「航向心內的所在—郭雪湖的戎克船」林育淳分享研究郭雪湖的緣分與歷程
邁入深秋之際,國立歷史博館(以下簡稱史博館)與郭怡美書店合作舉辦「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講者林育淳談...
「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大稻埕郭怡美書店登場
入深秋之際,國立歷史博館與郭怡美書店合作舉辦「文物,有意思──史博館《歷史文物》書展」(展期2023年10月1日至10月...
航向心內的所在——郭雪湖的戎克船
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了1幅20世紀臺灣傑出藝術家郭雪湖(1908-2012)於1992年所創作的戎克船《帆船》,這位與臺灣...
重回家鄉土地 廖修平教授談「家」的印象
(本文摘錄自《歷史文物》317期封面故事)廖修平在藝術界素有「現代版畫之父」的美稱,尤以臺灣廟宇、生活器物為原型創造一系...
與藝術家相遇的悸動:周美玲導演談史博館口述歷史紀錄片
(本文摘錄改寫自《歷史文物》316期封面故事)眾人對周美玲導演的印象,多半來自她的影劇作品,如《刺青》、《流麻溝十五號》...
1960年代最強書法男團:以史博館為舞臺的「十人書展」旋風
(本文摘錄改寫自《歷史文物》315期封面故事)若我們有機會翻開書法相關雜誌、書籍,瀏覽臺灣前輩書家的遺墨,或者透過收藏展...
「史博好有哏,博物好好玩」in華山青鳥,何佳興開講「當代書寫的設計應用」
在即將出版的最新一期《歷史文物》(111年12月)封面故事中,除了談論館藏的珍貴書作與經典書法大師,也報導書法在當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