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詩媽?藝姐?李德和!
一個物從收藏、典藏、藝術品邁向藝術史,在排除與保留之間,觀者永遠只能看到選擇的結果,「選擇的邏輯」被隱藏了。矛盾的是,當...
三件破損瓷器,如何開啟博物館觀看新視角? 「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透視博物館核心幕後工作
去年10月,故宮傳出三件瓷器破損事件,文物管理方式遭受質疑,面臨沈重輿論壓力。常言道「危機就是轉機」,事件後故宮承諾改善...
雲鬢花顏點翠藍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來自中國的點翠頭飾」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Art Institute Chicago)「來自中國的點翠頭飾(Kingfisher Headdre...
【2023梅樹月】「山行譜曲」特展:台日88件作品回顧台灣山岳圖像記憶
2023年梅樹月展覽,以「山行譜曲」為題,聚焦於近代台灣的山岳圖像創作,展出日治時期到戰後的山岳繪畫與攝影兩大主題,作品...
歷史沒有如果?但策展可以?──策展方法與典藏品之間的多元競合
博物館的前身與歐洲15至18世紀作為收藏和觀看的驚奇小屋(Cabinet of curiosities)或珍奇屋(德語:...
「尊嚴」的符碼:英國加冕大典與皇家典藏
英國皇家典藏主要自17世紀英王查爾斯一世時開始累積,總共有超過100萬件的繪畫、家具、珠寶、武器、鐘錶、書籍等藏品,分布...
田園牧歌下的理想與現實:國美館「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中的水牛作品
五十年過去,國美館的〈水牛群像〉說明文中,不管是將「台灣意識」放置在殖民的對立面,抑或是以「田園牧歌」或「水牛=台灣人形...
半世紀的回顧:重溫「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
張大千(1899-1983)一生舉辦過的展覽,不計其數。然而「張大千四十年回顧展」(圖1、2)連號稱「摩耶精舍四大金剛」...
大航海時代下的海底寶物:海爾德馬森號/Geldermalsen
16世紀末,荷蘭脫離西班牙獨立後,與西班牙的關係急速惡化,導致西班牙禁止荷蘭在里斯本進行貿易,荷蘭只能自力救濟出走找尋前...
17世紀全球貿易奢侈品的新世代:荷蘭國家博物館「維梅爾大展」首度聚集28件稀世名畫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推出「VERMEER」維梅爾大展,展覽從7個國家14家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匯集28...
文章導覽
1
2
3
...
30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