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浮世中的日本街景: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的旅人生活

浮世中的日本街景: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的旅人生活

《東海道五十三次》共有55景——包含起點「江戶日本橋」與終點「京師三條大橋」,以及沿途53處驛站(「次」即驛站),呈現出這條幕府時代重要幹道上的旅人日常與社會樣貌。歌川廣重雖未親訪所有景點,但他憑藉資料、回憶與想像,勾勒出彷彿身歷其境的旅途風景,也為後人留下江戶旅行文化的珍貴圖像。

江戶時代的旅行不僅是一場身體的移動,更是一場深刻的生活體驗。

1833年,歌川廣重首次發表由保永堂、壽鶴堂出版的風景版畫系列《東海道五十三次》(通稱「保永堂版」),作品一推出即廣受歡迎,更奠定他作為一線浮世繪師的地位。

廣重以寫實與抒情兼具的筆觸,描繪這條連結江戶(今東京)與京都,全長492公里的東海道風光與旅人百態。《東海道五十三次》共有55景——包含起點「江戶日本橋」與終點「京師三條大橋」,以及沿途53處驛站(「次」即驛站),呈現出這條幕府時代重要幹道上的旅人日常與社會樣貌。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橋:朝之景〉,旅行起點。(Wikipedia)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京師:三條大橋〉,旅行終點。(Wikipedia)

被譽為「霧、雪、雨、風之繪師」的歌川廣重,擅長捕捉氣象與氛圍,尤其以雨中渡船、雪夜旅店、朝霧田野等場景為人稱道。雖未親訪所有景點,但他憑藉資料、回憶與想像,勾勒出彷彿身歷其境的旅途風景,也為後人留下江戶旅行文化的珍貴圖像。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庄野:白雨〉,被譽為「霧、雪、雨、風之繪師」的歌川廣重,擅長捕捉氣象與氛圍。(Wikipedia)

步行、騎馬與輿:移動中的身體與階級

江戶時代的旅行方式依身分與財力而異,一般人的交通方式以步行為主,身分較高的大名與官員或財力雄厚者多以騎馬或乘坐駕籠代步,並由隨從、人夫沿途護送。〈池鯉鮒:首夏馬市〉描繪愛知縣的馬市,旅人與馬販於草原上進行馬匹交易,反映馬匹作為交通工具的重要性與需求。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三島:朝霧〉,身分較高的大名與官員或財力雄厚者多以騎馬或乘坐駕籠代步。(Wikipedia)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池鯉鮒:首夏馬市〉,愛知縣的馬市,旅人與馬販於草原上進行馬匹交易。(Wikipedia)

旅途除了陸路,過河也是旅途中的一大考驗。《東海道五十三次》頻繁出現各式渡河場景。例如〈嶋田:大井川駿岸〉中的大井川是德川幕府為防範軍事入侵,刻意不設橋樑與渡船口,旅人只能僱請「過河卒」協助通行。無論人、貨還是整副駕籠,都須靠人力揹負或架台抬渡,收費依水深與渡河方式而定。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嶋田:大井川駿岸〉,大井川是德川幕府為防範軍事入侵,刻意不設橋樑與渡船口,旅人只能僱請「過河卒」協助通行。(Wikipedia)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府中:安部川〉。(Wikipedia)

而〈荒井:渡舟圖〉則捕捉日暮時分的渡船場景。中間大船上是簾幕掩映的大名隊伍,前景小船則載滿疲憊旅人與昏昏欲睡的船夫,形成層次分明的社會對照。右側岸上是東海道重要的幕府關口「新居關」,提醒人們即使旅途中,政府的管控仍如影隨形。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荒井:渡舟圖〉,中間大船上是簾幕掩映的大名隊伍,前景小船則載滿疲憊旅人與昏昏欲睡的船夫,形成層次分明的社會對照。(Wikipedia)

住宿與夜色:休憩、社交與生活場景

走過鄉村田野,來到位於靜岡縣的袋井,這裡是東海道53站的正中點。大樹下旅人與轎夫卸下行李在茶屋歇息。茶舖老闆彎腰生火,掛在樹枝上的水壺正在沸騰,炊煙混合著草鞋與衣袍的濕氣,構成庶民旅途中溫暖而具體的風景。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袋井:出茶屋圖〉,大樹下旅人與轎夫卸下行李在茶屋歇息。(Wikipedia)

移動之外,住宿是旅行中另一項重要日常。依階級與財力不同,旅宿選擇也大不相同。大名與官員夜宿「本陣」或「脇本陣」,由隨從與人夫服侍;庶民百姓則選擇價格實惠、提供簡便餐飲與娛樂服務的「飯盛旅籠」,或更為簡陋的「木賃宿」。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關:本陣早立〉,供大名與官員夜宿「本陣」。(Wikipedia)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赤阪:旅舍招婦圖〉,提供簡便餐飲與娛樂服務的「飯盛旅籠」。(Wikipedia)

廣重也不避諱描繪旅宿中的趣味風情,〈御油:旅人留女〉描繪黃昏時分的五友旅館前,「留女」們——專職招攬客人的女性——正攀談、拉扯旅人留宿,場面熱鬧而寫實。前排男子的風呂敷被扯變形,神情痛苦卻滑稽;另一人衣袖被拉,顯得手足無措。畫面右側的旅館內,一名旅人脫下草鞋準備入宿,老婦人則端出洗腳盆迎接,細膩刻畫出庶民旅宿中的人情味與生活感。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御油:旅人留女〉,「留女」們正攀談、拉扯旅人住宿。(Wikipedia)

名產、寺廟與參拜:沿路的信仰與消費活動

旅行同時也是一場文化體驗。廣重在〈鳴海:名物有松絞〉中描繪當地著名的染布工藝,布條高掛於屋簷,隨風飄動,是旅人爭相購買的紀念品;〈大津:走井茶店〉則描寫一座以泉水聞名的茶館「走井」,泉水從井口湧出,不僅可飲用,也製成名產「走井餅」販售,展現旅途中購買紀念物,品味在地美食的日常風景。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鳴海:名物有松絞〉當地著名的染布工藝,布條高掛於屋簷,隨風飄動。(Wikipedia)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大津:走井茶店〉,泉水從井口湧出,不僅可飲用,也製成名產「走井餅」販售。(Wikipedia)

寺廟與神社則是信仰的駐足點。〈宮:熱田神事〉描繪名古屋熱田神宮的「馬之塔」獻馬祭典,馬匹奔馳、人群喧騰,充滿節慶能量;相對地,〈石藥師:石藥師寺〉展現的是深秋稻田間的靜謐寺院,氛圍平和內斂,映照出不同面向的宗教感受。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宮:熱田神事〉,名古屋熱田神宮的「馬之塔」獻馬祭典,馬匹奔馳、人群喧騰,充滿節慶能量。(Wikipedia)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石藥師:石藥師寺〉。(Wikipedia)

同樣展現沿路參拜與信仰風景的〈藤澤:遊行寺〉,描繪遠隱山林但發展為宿場的清淨光寺(遊行寺),前景一座通往江之島弁財天的鳥居聳立畫面中央,橫跨境川的遊行寺橋上人群熙攘。仔細看,鳥居下四位盲人琵琶法師正通往未知旅程的道路上。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藤澤:遊行寺〉前景一座通往江之島弁財天的鳥居聳立畫面中央,橫跨境川的遊行寺橋上人群熙攘。(Wikipedia)

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

展期|2025.03.29-05.25 免費入場
地點|高雄創價美術館

江戶浮世之美特展

展期|2025.05.30-08.31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南部院區


參考書目

王健宇〈旅行的意義—歌川廣重隸書版《東海道五十三次》中描繪的旅行事物〉,故宮文物月刊444,頁20-33。

延伸閱讀|葛飾北齋的富士山+歌川廣重的江戶名景:創價美術館「從江戶到近代—東京富士美術館浮世繪典藏展」(上)

朱佑霖(Chu Yu-Lin)( 94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碩士,擅長東方藝術史研究,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

歡迎來信投稿:yulin@artouch.com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