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5故宮百年院慶,集結宋代書畫名品,「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甲子萬年」等特展10月開幕

2025故宮百年院慶,集結宋代書畫名品,「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甲子萬年」等特展10月開幕

National Palace Museum Centennial Celebrations in 2025 Include Showing of Song Dynasty Masterpieces in Special Exhibition on the Legendary “Elegant Gathering in the Western Garden” to Open in October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2025年迎來百年院慶,於媒體茶敘。由故宮院長蕭宗煌、副院長黃永泰及副院長余佩瑾,向媒體說明今年故宮方向、新故宮計畫及展覽計畫。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2025年迎來百年院慶,昨(5月7日)舉辦媒體茶敘。由故宮院長蕭宗煌、副院長黃永泰及副院長余佩瑾,向媒體說明今年故宮方向、新故宮計畫及展覽計畫。

故宮百年,北部院區一甲子,南部院區十週年

故宮院長蕭宗煌表示,今年對於故宮而言,具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院長蕭宗煌表示,今年對於故宮而言,具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院長蕭宗煌表示,自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於北京成立,經過國共分治來臺,1965年故宮新館在臺北外雙溪落成揭幕,2015年嘉義故宮南院登場。今年不僅是故宮百年院慶,同樣也是臺北故宮建院一甲子、南院開館十週年的重要里程碑。

回顧2024年,9月時故宮與梵克雅寶、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合作舉辦的「大美不言─國立故宮博物院、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及梵克雅寶典藏精粹特展」於北部院區開幕,今年1月移師南院展覽,甫於4月完美落幕。南北兩院總計共吸引60萬人次參觀,呈現故宮百年的全新策展思維,獲得各界好評。而今年至4月底,北院參觀人數約64萬、南院參觀人數約35萬,已超過同期數字(62萬及28萬)。2025年預計參觀總人數為北院240萬人次、南院110萬人次,雖仍有挑戰性,但下半年有配合院慶的精彩展覽,故宮仍將依原訂目標繼續努力。

原圖書文獻大樓更名為「第二展覽館」,將於6月啟用,首檔展覽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圖取自副院長黃永泰簡報)
原圖書文獻大樓更名為「第二展覽館」,將於6月啟用,首檔展覽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圖取自副院長黃永泰簡報)

過去作為特展場館使用的圖書文獻大樓也將於6月即將整修完畢,將更名為「第二展覽館」重新啟用。首檔展覽「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目前已開放預售,此次展覽精選38位藝術家、共81件經典名作,涵印象派領導人雷諾瓦、後印象派大師梵谷與塞尚、色彩的遊戲家馬諦斯,以及考特、高更、秀拉、畢沙羅等知名畫家,精彩可期,預估可以創下40萬人次的參展人數。

延伸閱讀|印象派如何改變藝術史?大都會博物館「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來臺,精選14件必看名作

面對預算凍結刪減一事是否影響故宮行政與展覽營運?院長蕭宗煌表示,預算凍結刪減目前並不影響既定展覽,已簽訂合約內容者都將如約進行。可能產生影響的部分為教育推廣活動減少,以及展館的水電支出縮減。因此,暫訂「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結束後,第二展覽館將休息養護一段時間,預計於年底再推出展覽。

除了經費考量之外,另一方面考慮到「新故宮計畫」中對於正館維護部分的工程複雜度與安全考量,「半半施工幾乎不可能」。若正館開始整修後,第二展覽館將承接展覽的功能,一樓展出書畫,二、三樓則展出器物。

故宮百年,特展連連

宋 馬麟《三官出巡圖》,絹本設色,174.2×12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 馬麟《三官出巡圖》,絹本設色,174.2×122.9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迎接百年院慶,南北院都將舉辦重量級特展。副院長余佩瑾表示,除了10月院慶相關展覽,即將推出的展覽也十分令人期待。北部院區5月推出「眾神降臨─沉浸式故宮3.0數位展」,以上古神話及院藏作品宋馬麟《三官出巡圖》為靈感來源,利用數位科技重要詮釋院藏文物,結合生成式AI技術打造出沉浸式劇場。七月則推出「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展」,結合書畫與器物,呈圍棋在古代生活中的文化價值與象徵意義,並搭配兒童及青少年圍棋文化推廣賽事。

歌川廣重約1833年《東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橋》,足立區鄉土博物館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歌川廣重約1833年《東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橋》,足立區鄉土博物館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南部院區5月底以「江戶浮世之美」展出南院所藏的近百件江戶浮世繪名品,搭配國內及日本商借展品,建構出江戶時期東京的繁華樣貌。其中,日本出光美術館藏《江戶名所圖屏風》為首次海外展出;同時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亦現身南院展覽。更與高雄創價美術館「從江戶到近代」浮世繪展覽合作,民眾憑兩館聯名藏書票,至故宮南院時享有票價八折優惠。

10月院慶,南北兩院重量級展覽亮相

宋 李公麟《西園雅集》,本幅30×144.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 李公麟《西園雅集》,本幅30×144.7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 蘇軾《書前赤壁賦》,紙本墨書,本幅23.9×2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 蘇軾《書前赤壁賦》,紙本墨書,本幅23.9×25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10月院慶月將以「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及「皕宋─宋版圖書大觀」兩檔大展迎接。「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向東京國立博物館商借李公麟《五馬圖》與舒城李氏《瀟湘臥遊圖》、法國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借展李公麟《山莊圖》等名蹟,及院藏米芾《蜀素帖》、蘇軾《書前赤壁賦》及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等書法名蹟,重現千年前雅集傳奇。其中《五馬圖》為首次海外展出,消息一出,已有不少學者詢問實際展覽時間。配合展覽,也將舉辦研討會與多場演講。

晉 郭璞注《爾雅》,宋國子監刊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晉 郭璞注《爾雅》,宋國子監刊本,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皕宋─宋版圖書大觀」將最大限度地展出院藏宋版圖書,預計將展出院藏宋版書98部,其中僅故宮藏有的《爾雅》及《孟子》,將作為展覽重點亮相,將故宮典藏宋版圖書的歷史軌跡、學術價值,藝術內涵,以及對於身質文物的保存維護及案例呈現其中。

西周晚期《頌壺》,通高6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西周晚期《頌壺》,通高63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甲子萬年」特展呈現故宮與時代交會的脈動,如5元硬幣其上的紋飾來自於西周晚期《頌壺》。圖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簡報。
「甲子萬年」特展呈現故宮與時代交會的脈動,如5元硬幣其上的紋飾來自於西周晚期《頌壺》。圖取自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簡報。

「甲子萬年」特展則為南北院區同步推出,依院史時序呈現故宮與時代交會的脈動,著力於故宮在臺灣60年的發展。北部院區著重於時代演進,回顧典藏沿革、文物詮釋與數位化等方面的發展及迴響。大家都熟悉的5元硬幣,其上的紋飾居然來自於西周晚期《頌壺》。南部院區首次呈現鎮院三寶!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將南下展出,呈現巨碑式北宋山水成為典範的歷程。

宋 郭熙《早春圖》,158.3×108.1公分,絹本設色,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宋 郭熙《早春圖》,158.3×108.1公分,絹本設色,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故宮計畫,南北兩院優化人車分離及交通動線,提升參觀品質

「至善路入口無障礙通道」示意圖,完工後可由捷運站出口搭手扶梯至正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至善路入口無障礙通道」示意圖,完工後可由捷運站出口搭手扶梯至正館。圖/國立故宮博物院。

副院長黃永泰著重報告「新故宮計畫」的執行進度。北部院區行政大樓及圖書館新建工程已於2024年10月竣工,2025年春節後陸續搬遷進駐。第二展覽館已於2025年2月10日竣工,將配合大都會特展6月開館啟用。「至善路入口無障礙通道新建工程」現已開啟招標作業,俟完工後將大幅改善北部院區交通動線及無障礙環境,未來由捷運站出口,即可直接連結至故宮,方便度大大提升。

延伸閱讀|故宮正館增改建,官民意見交鋒:故宮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說明會實況

南部院區已於上半年完成停車場工程、南大門動線及景觀設施優化,人車分離的動線大幅提升參觀品質。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工程(南院二館)將於5月27日舉行上樑典禮,預計完工後南部院區的文物修護及典藏量能都將提升。

院長蕭宗煌(下排中)率領故宮全體主管,一起宣布百年院慶熱鬧開跑。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院長蕭宗煌(下排中)率領故宮全體主管,一起宣布百年院慶熱鬧開跑。攝影/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美術編輯部( 253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 Default Comments (0)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