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專題】重繪亞洲雙年展地景:現場之間的反思、共振與想像
雙年展及三年展在亞洲的密集發生,是這個秋季跨區域藝文界的一大關注重點。儘管雙年展或三年展通常總是如期而至,但每一次所捎來...
2026年威雙台灣館公布策展人及展名:李亦凡「鬱卒的平面」以遊戲引擎探問世界
時至今日,作為一個影像創作者,李亦凡亦無法迴避「深度學習的生成式影像」,即我們俗稱的AI影像,而這也是他即將發布的新作品...
贗品的逆襲:晚明書畫消費奇觀
明代晚期江南地區的書畫消費蔚為奇觀。在鑑藏大家項元汴等人的引領下,古物熱潮興起,書畫不僅是收藏,更成為社交用的「人事」與...
【新刊】古代藝術購物節
歡迎來到「古代藝術購物節」專題。我們從晚明的書畫熱潮談起,看名人真蹟如何價格高漲、市場需求如何催生「蘇州片」蓬勃發展;再...
「思慕」的多聲部合唱:山姆.巴塔維爾談2025台北雙年展的詩性與政治
對於這兩位異鄉人而言,策劃本屆北雙的一大任務,便是「創造一個讓感受與思考、親密與結構能夠無階層共存的空間」,讓臺灣的地方...
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與李唐〈萬壑松風〉:向北宋三大家的空間魔法致敬
〈谿山行旅〉、〈早春圖〉與〈萬壑松風〉這三幅鉅作是故宮的鎮院之寶,自今年(2025)11月11日至12月28日,將在嘉義...
【ART TAIPEI 2025】私藏觀展指南:編輯精選作品ㄧ次看
第32屆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10月24日盛大開幕,吸引眾多藏家與觀眾入場,展現品牌持續發酵的熱度。本...
走過近四十年,伊通公園的「休息」,是臺灣當代藝術史的沉重註腳
決定「休息」最核心的因素,終究回歸到空間老舊不堪與經濟結構的脆弱性。莊普指出,伊通公園的空間非常老舊,作展覽的條件不佳,...
【專題】Art Toys: 潮流玩具、設計師玩具還是藝術玩具?
Art Toys的特殊性,在於它既能在拍賣會場與當代藝術品並肩,也能在玩具店與社群中保持遊戲的生命力。它早已從單純的娛樂...
故宮百年如何被看見?甲子為軸,萬年為鑑, 專訪「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
「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專訪揭開故宮跨世紀的文化旅程。自 1925 年成立,歷經文物播遷來臺與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