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瀟瀟(Yan Xiao-Xiao)
2025.11.06
雙年展及三年展在亞洲的密集發生,是這個秋季跨區域藝文界的一大關注重點。儘管雙年展或三年展通常總是如期而至,但每一次所捎來的訊息、回應的問題,都各有不同。這其中,愛知三年展、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和日惹雙年展已分別在兩個月前揭幕,即將於11月正式登場的有台北雙年展、台灣美術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上海雙年展等,它們之間將勾勒出一幅什麼樣的共時性地景?
本次專題正是懷揣這樣的好奇,先以一份針對這些大展策展人的問卷調查為開端,透過一系列具普遍意義的共通提問,邀請他們就雙年展策展工作在當代世界中所扮演角色、對雙年展機制本身的反思等層面進入思考,藉此梳理當前策展思維的脈絡與差異。
若說這份問卷調查,希望初步勾勒出的是橫向的多聲部思考,那麼在各個雙年展現場所作的第一手記錄與評論,形塑的是種種縱向的深層剖面。本次專題因編輯時程緣故,暫將目光投向愛知雙年展、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和愛知雙年展的現場,由郭昭蘭、葉佳蓉與李京樺帶來現場的詳實觀察與思考,同時也採訪了如火如荼布展中的台北雙年展的策展團隊,在不同雙年展的現場,觀察它們如何回應在地語境與全球語彙,又彼此在思想與行動上共振。
而這樣一幅「亞洲的雙年展地景」,是否與上一個時期的雙年展樣貌有所不同?本次專題提出「重繪」,於此既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姿態。這是出於對亞洲地區雙年展發展至今,在展覽框架與形式、知識結構與問題意識、社會影響與文化批判力等許多方面發生的轉型與變化有所意識,同時也希望能藉此觀察,重新思考「亞洲」作為觀念性場所的可能性。
(策畫/嚴瀟瀟;開門頁設計/崔廣宇、崔宇晰)
Tags
嚴瀟瀟(Yan Xiao-Xiao)( 254篇 )追蹤作者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