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樺(Jing-Hua, Lee)

藝術研究與觀察者,現任典藏・今藝術&投資執行編輯。關注展覽策劃、當代圖像、視覺文化與其現象。

孩子比我們以為的,更能理解世界——桃園市立美術館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合作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於2025年7月2日至11月9日在桃...
【我重生了】把生命獻給藝術,才知道餘裕才是創作的起點:張辰申從堅信到幻滅的「藝術家」之夢
生存技能與財務意識,才是創作得以持續的基礎。張辰申的奮力一搏,也成為對夢想成為藝術家者的反問:「習以為常的『全力以赴』,...
【我重生了】創作並非仰賴每次的爆發,而是好好生活的支撐:陳肇驊,「協作者」的技術與其失語
長期處於「代工」的身分,使陳肇驊逐漸產生自我懷疑。「我到底在幹嘛?」這句話成了他反覆叩問自己的心聲。真正引發創作上「大爆...
【我重生了】藝術工作、創作焦慮與未來想像:藝術科系在學學生與藝術從業者問卷調查概覽
在針對在學學生的開放式問題20份回覆中,可見填答者對未來充滿探索與不確定感,主要集中在「職涯規劃」、「創作身分」與「產業...
【畢業專題】「我重生了,回到藝術大學畢業的那一年。這一世我要____。」
《典藏.今藝術&投資》自2024年8月起,以「藝術高教危機」為主軸探討藝術教育制度面臨的困境。此次專題進一步將焦點移往藝...
英雄不必獨自作戰──「歡迎光臨介力屋」,介力屋的戰隊邏輯與身分流動
介力屋(Leverage Studio)成立於2020年,由一群1998至1999年、世紀末出生的藝術家與視覺研究者組成...
戰火下「繪畫謀殺」不輟的藝術實驗,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米羅展」
東京都美術館3月1日至7月6日舉行胡安・米羅(Joan Miró)大型回顧展,無疑是藝術界引頸期盼的盛事。此次展覽被譽為...
【第23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側記】 「逆」崇高作為傳統「幽靈」復生的手段——朴贊景談「變動時代,傳統,是什麼?」
在第23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變動時代,傳統,是什麼?》中,韓國藝術家朴贊景從「崇高」出發,探討當代社會對「傳統」的...
不在終點歡呼,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陪跑: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25週年持續耕耘藝術教育之路
「有時候陪跑也會跑得很孤單,但我們願意跑,這就是我們的使命。」基金會執行長黃巧慧,道出了基金會工作中最不被看見的耐心與情...
「我很早就找到自己的世界,但花了很長時間才建立它。」──葉子奇個展「時間的雅歌」
「時間的雅歌——葉子奇個展」由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主辦,即日起展出至2025年10月19日,展場設於美術館二至三樓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