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樺(Jing-Hua, Lee)

藝術研究與觀察者,現任典藏・今藝術&投資執行編輯。關注展覽策劃、當代圖像、視覺文化與其現象。

國美館「2025台灣美術雙年展」資訊首度曝光!公布策展人、主題「黑水」與首波藝術家名單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台灣美術雙年展」將於11月15日開展。本屆以「黑水」為題,聚焦臺灣在遷徙、殖民與離散中的晦暗歷史...
文化部追加2.8億預算遭刪,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發表聲明:文化工作不是「要飯」
立法院於8月29日三讀通過「114年中央政府總預算追加預算案」,行政院原提出878億4,136.9萬元,最終刪減59億2...
【專題】潛影之地:不可言說之恐怖
每年的農曆七月,典藏 ARTouch 都會推出相關專題,2025年以「潛影之地:不可言說之恐怖」為題,不談鬼怪、血腥與驚...
「跌水」是水的墜落, 也是創作流動與生命轉折的精神地形 「大愛大美—陳持平創作個展」 展覽後記
當一位長年穿梭於產房與實驗室之間的醫學專家,選擇以畫筆為伴,將詩詞與色彩並置於畫布之上—這樣的轉換,是否僅是興趣使然,抑...
奈良美智為什麼在「金瓜石」爆紅?四個理由一次搞懂,關鍵在於「心理收藏」?
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巡迴展「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來到第四站——新北市瑞芳的台電金水基地。展期自2025年6月...
藝術有何用?藝術是一種筋膜放鬆——本事藝術關渡空間收官展覽「munus」雙部曲
本事藝術關渡空間六年策展計畫邁入最終章,以「munus II:免疫與社群的當代治癒術」作為收官展覽,延續首部曲「munu...
以藝術作為醫療場域的溫柔連結: 第一屆「明維藝新獎」五大獎項得主揭曉!
「2025第一屆明維藝新獎」頒獎典禮於今(8/2)日在臺灣師範大學德群畫廊舉行,採如金馬獎的現場揭曉形式,由評審與20位...
【我重生了】在藝術與生活之間:不燃盡自己,也沒有關係
在藝術領域中,「不留餘力」的創作似乎是一種對於藝術家的期待,每次的創作都需要更上層樓,在極限之外,理想地「突破」自我。但...
孩子比我們以為的,更能理解世界——桃園市立美術館攜手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合作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於2025年7月2日至11月9日在桃...
【我重生了】把生命獻給藝術,才知道餘裕才是創作的起點:張辰申從堅信到幻滅的「藝術家」之夢
生存技能與財務意識,才是創作得以持續的基礎。張辰申的奮力一搏,也成為對夢想成為藝術家者的反問:「習以為常的『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