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專欄

【張寶成專欄】一間真正開放的藝術銀行:我的社群經歷(之二)

這個銀行沒有實體空間,充其量只是一個加密錢包。雖然跟藝術世界行之有年的購藏傳統相同,但網際網路卻讓藏品不再是「收而藏之」...
更多

【薄荷薄荷】以民主之名的AI自主武器,臺灣人必須買單嗎?

AI是否可以用於戰爭?對於反對稱作戰而言,應用AI是一種混合了資訊戰與現代化戰爭的手法,具有「分散」的特徵。其大幅度地降...
更多

熱門專欄

【高森信男專欄】舉國歡慶:藝術史中的國慶日與國旗
由於國際上多數國家的藝術家,對於愛國主義及國家慶典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因此,各國國慶日雖然總是和當地民眾的生活經驗及記憶...
【卞卡專欄】空無時刻、自我觀看、療癒
今年八月我曾造訪在北京751藝術區的藝術家王光樂工作室,有幸提前得知王光樂的新作將與李禹煥、馬克.羅斯科雙人展於斐列茲首...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川田家族與臺灣的秘史:畫家、出版商、人權運動家與最後的「國民女演員」
以家族的角度討論藝術史,並非什麼新奇的議題,但在臺灣美術史中,仍尚待展開。追溯原因,多少與戰後臺日國境的重組,導致人流的...
【蕭文杰專欄】雕塑家黃土水作品三個鮮為人知的小故事
早逝的黃土水,在政權丕變後,名字在臺灣社會沉寂多年,直到1970年代以後,臺灣本土意識、鄉土意識逐漸抬頭,作品才又逐漸受...
臺灣人推常玉進入藝術史
窮其一生都在創作,但深具藝術家個性的他,不諳社交、和巴黎畫商漸行漸遠,並揮霍家產。從昔日車馬輕裘、醇酒美人的浪蕩子,淪為...
【南方潛能專欄】手拉手,把大家圈在一起:森川里海藝術季的魅力所在
在地方藝術季泛濫成災的臺灣,位於花蓮豐濱鄉部落的「森川里海藝術季」有何特殊之處?又有何魅力?2021年「森山里海藝術季」...

典藏ARTouch專欄

【薄荷薄荷】我們真的保有「數位隱私」嗎?密碼龐克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讓隱私成為弱者最後的武器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感覺:雖然科技公司的廣告常常主打隱私保護,但在使用上其實沒什麼受到保護的感覺,甚至在使用不同應用程式的...

【高森信男專欄】重返1989年:「大地魔術師」(Magiciens de la terre)中的原住民及民俗藝術

1989年「大地魔術師」展由策展人尚.于培.馬爾丹(Jean-Hubert Martin)所策劃,被視為冷戰結束前夕,「...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日治時期臺灣美術史中的第三方?臺展中的「華僑」

1914年,故事的第一位主角——任瑞堯來到了臺灣。辛亥革命爆發,動亂的時代背景,促使年僅7歲的任瑞堯與家人乘坐貨船大義丸...

【蕭文杰專欄】文化部提出「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缺陷多

過去「保存不義遺址」,僅規範在《轉型正義條例》,操作上並沒有專法。「不義遺址」也不屬於我國《文資法》所規範的文化資產類型...

【張寶成專欄】時空擴延、展覽實況與分散式策展的可能——跨國生成藝術巡展「dialog()」東京站觀察(下)

有人或許會認為同一批/件作品在不同國家巡展並非新鮮事,藝術領域行之有年,何需如此強調?這是因為數位(原生)作品和實體作品...

疊床架屋!?

其實,早在南美館啓用前,曾經有過一、二館不同定位,一館以近現代為主,二館鎖定當代並與國際連結。但因實力派前輩的堅持,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