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惠專欄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牛肉的滋味,藝術與政治的關係距離?
政黨輪替是否影響藝術社會生態?若有影響,其方式是什麼?藝術界一直期待政黨提供明確的文化政策,但究竟需要怎樣的政策?藝術界...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5】—藝術公海的「地方國際展」之迷思
以地方的角度觀看國際,以及以國際的角度關注地方,這兩者有何不同?若國族主義和國際主義皆被視為普世價值,那又為何存在主觀上...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4】—接受.對抗.離開—歷史共業的選擇題
如今臺灣女性藝術運動似乎已然抵達終點線,儘管今日具有性別抗爭的藝術作品難尋,但女性藝術活動卻未曾止息。當代臺灣女性藝術家...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3】—從志怪、慾力到芭比的話撩之力
在現實與虛構之間,藝術要往那一方向走,才能「彌補」或「提昇」地域的社會文化水平?這個追求,在近當代的文化治理揮鞭下,有了...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2】—黃色力量與封建文化的解殖幻想
2023年夏天,台灣的「MeToo運動」衝破長久的沉默高牆,在許多具相對權力關係的場域中冒出聲音。有關藝術界與學界的受害...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迷兔文化中的社會迷思與修護行動
回溯2017年,西方的「Me Too」運動一度引發女性憤怒歷史的討論,但很多地方仍未真正改變不對等的性別社會處境。「後迷...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11】 勾.挑.包.覆—一座後身份、無未來的織性神學空間
「情動」被視為受身體、環境、社會與歷史的交互影響,既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又可能具有改變社會的關係。阿拉伯葉門共和國的視覺...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10】 彈.跳.閃.現—漫威媽仔的身段與形象
過去女性在藝術裡的悲慘形象,無法滿足大眾對慈光普照的歡樂需求。兼具傳統的、理想的、未來的千手千能「媽仔」偶化形象,在當代...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9:神.機.妙.算—科技性與人性的相竊相生
2022年底,科技新產品「聊天機器人」(ChatGPT)出爐。這個生成式訓練型轉換器的核心功能是模仿應對,它會記住對話模...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8:悶.燒.噪.裂─社會潛規則下的流年悲喜劇
大流年,來自隔離與參與所摩擦出的噪音,在視覺文化領域以靜電式的發聲,幽微地比較了菌毒與人間之毒的爆裂威力。當「現實中的虛...
文章導覽
1
2
3
...
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