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點

【藝術自然史II】復育、野放及人類想像——專訪張晏慈談其執導之《永生動物園》

張晏慈提到,自然機制原本維持著生態的平衡,但人類的介入卻往往導致失衡。臺灣梅花鹿與臺灣雲豹的消失,皆與棲地破壞與過度狩獵...
更多

【藝術自然史II】動物的瞳仁裡,只映照人類的凝視

今日我們認識動物,多半透過影像、商標、動畫與社交媒體。動物成為文化商品與視覺資產,牠們的真實性早已被觀看系統過濾與重構。...
更多

典藏觀點

臺灣水墨巨擘「李奇茂百年展」史博館盛大開幕,69件經典致敬傳奇一生

2025年,時逢李奇茂百年冥誕之際,國立歷史博物館作為李奇茂作品典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匯聚25個單位、精選共69件經典作品...

白膚紅唇與花街人生:浮世繪美人畫身分與場景的文化解讀

「美人畫」是浮世繪極為重要的題材,不僅展現女性迷人的容貌與美態,更反映江戶時代的社會結構、性別觀念及文化潮流,由妝髮到舉...

山海霧影中的靈性之森: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首度登場基隆美術館

印象派如何改變藝術史?大都會博物館「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來臺,精選14件必看名作

今夏,國立故宮博物院將與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將攜手推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我們是貧窮的,也永遠選擇最低的預算 ——這是我們的倫理和策略立場」 專訪梵蒂岡教廷文化教育部部長門東薩樞機

梵蒂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預算是所有國家館當中最低的,並非我們找不到其他資源,而是我們清楚明確地想要用最少的經費參加雙年展...

保存日常的技藝:談彭思錡的創作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