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點

目光與感知的轉向:「沉默顯影記—白盒子裡的不/可見」揭示藝術場域的幕後勞動

新竹市美術館舉辦的「沉默顯影記—白盒子裡的不/可見」展覽,以「藝術的照料」為策展議題,意欲將藝術場域當中長期(被)隱藏於...
更多

【潛影之地】失落的未來幽靈:「夢核」、「閾限空間」與「後室」在這個時代意味著什麼?

在21世紀的數位景觀中,一種奇特的集體情緒正在蔓延。它透過螢幕滲透而出,呈現為一種混合著懷舊、迷失方向感與詭異舒適感的奇...
更多

典藏觀點

攝影書的時代革命!德國出版巨匠Gerhard Steidl與攝影大師Robert Frank的長途對話

Steidl認為,Frank在1959年出版的最著名攝影集《美國人》,其過程是一場長期的奮鬥。Frank堅信「照片會自己...

國際水墨名家冰逸 臺中首展「智光之境」亮相臺灣儒考棚

中國藝術家冰逸首度在臺中「臺灣府儒考棚」舉辦個展「智光之境」,於古蹟空間展出近十二年創作歷程,包括《萬物》、《雷法》、《...

潛意識的翻攪──專訪2025璞玉獎得主

【潛影之地】為何藝術創作需要「恐怖」?──淺談梁廷毓作品中的靈異技術

梁廷毓的藝術創作核心在於對臺灣本土泛靈信仰的深入踏查與研究,並透過田野調查與史料轉化為錄像與展場實踐。例如《墳塚之地》、...

【藝術市場壓力測試】「見山不是山」的2025藝術市場

當下的藝術圈在舊有的架構下生生不息地運作了大半個世紀,市場的成功的確推動了藝術的普及但極致的商業模式也加速了它的腐敗。目...

重新召喚觀眾,在美術館編織影像閱讀的另類實驗:馮馨、陳慧穎策展「開放式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