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賦(Greta Chen)

以情感富足為美,以精神周遍為智,在美感與智識之間,挑戰文字的延展性。現任典藏ARTouch採訪編輯。

岩間無我,珠玉打響: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李紫晴、武玉玲雙個展專訪
來自花蓮的石雕藝術家李紫晴以創作為修練,將雕鑿後的餘料研磨成粉,並且融入繪畫,美學上深受敦煌石窟、「摩崖造像」啟發,近年...
身體星圖:張舒嫻將銀河與海洋都揉成了彼岸
自古航海者多半依賴星辰穿越海洋到達彼岸,也時常被詩人與藝術家衍伸為人在混沌中尋求方向與意義的象徵。對於繪畫陶藝均善的張舒...
【第23屆台新藝術獎】藝術實踐作為存在的證明——聚焦第23屆台新藝術獎得主
第23屆台新藝術獎於5月24日揭曉,本次入圍名單包含7組視覺藝術、8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其中視覺藝術類入圍作品題材多元,...
【第23屆台新藝術獎】藝術,以生命力之強度跨越藩籬:第23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委員觀點
經歷了縝密與細緻的三日決選會議後,第23屆台新藝術獎於上週六(5月24日)揭曉本年度三大獎得主,無論是展覽期間叫好又叫座...
【演算法的靈光】當我們與機器共舞 史考特.伊頓:運算胴體
目前定居於倫敦的伊頓生於1973年,是位橫跨眾多媒材領域的美國藝術家,大學時就周旋於藝術與機械工程之間,接著轉而取得麻省...
【演算法的靈光】當我們與機器共舞 鐘愫君:線性的詩意交錯
鍾愫君的藝術作品最大的共通特色在於其用色與動勢。藍色不僅僅牽動她的視覺神經,同時是16進位紀年與1970年到2023年相...
Voices X Photo ONE 2025重塑藝術語境,展會亮點搶先看!
Voices X Photo ONE 2025不僅是兩項展會首次合體呈現,更是第一次移師來到華山文創園區的東二四連棟場館...
印象畫廊「方道文山流」 特展從結構談秩序之美
「方道文山流」特展,在基隆美術館圓滿落幕後,移師印象畫廊本館接力展出,多了空間結構的變化與景深,更像是一場在劇場裡的展演...
白牆外的心聲與視界:Voices X Photo ONE 2025超越藩籬的雙向交流
去年首屆以突破制式白牆展板、多元呈現,以鼓勵更多館所與專業藏家參與的「Voices」展會,今年則是以「讓藝術普及」為目標...
兒童本位「外掛學校」:桃園市兒童美術館藝術教育重新定義陪伴真諦
玩樂與學習是否有明確界線?美術館與兒童的關係有沒有被挑戰的可能?今年‎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邀集超越遊戲Beyond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