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即將從美術學院體制畢業的莘莘學子,或是有意跨足藝術圈的新進創作人而言,「慢活」,似乎都與同時肩負校園行政工作和藝術創作的「時間管理大師」形象扞格不入,卻是版畫藝術家李屏宜日復一日,創作不輟的續航關鍵。一如她2020年起發展的版畫「呼吸:風景」系列,在藝術創作與穩定工作之間,李屏宜逐漸找到了比分秒必爭、在夾縫中求生存,不斷尋找喘息空間還要更從容的生存韻律。
「下班如何還能夠擠出時間、打起精神創作?」
「創作對我而言,它就是一個一直在召喚你去做的一件事情,所以下班後再創作,對於我而言,我會把它想成是一個健身,或是一個修煉─它就是我生活中每天要做的事情。」
「有想過要全職創作嗎?」
「其實我一直都在評估這件事情,每天都還是會想我把最寶貴的八小時拿去工作,下班體力沒那麼好;但是以現在藝術創作的起伏我還不敢,或許十年後我可以走到全職創作也說不定?」

油印木刻版畫藝術家李屏宜1985年生於花蓮,大學與研究所分別到高雄與臺北就讀,自2012年起隨著臺東美術館文化行政的工作機會定居臺東,原以為隨時都可能遷居,沒想到一晃眼就要邁入第13年,令李屏宜直呼「臺東土很黏」,直至今日她仍然在每天晨昏往返鹿野國小的路上,震懾於臺東天色層次富麗華美的橙紅與湛藍。專攻版畫的李屏宜早期以蘭壽金魚、穿山甲等元素,以及植物嫁接手法創作,「植物配上動物、現成物又混合植物」;中期巧妙將自身形象與貝殼融合,暗隱自身心境與經歷;雖已定居臺東多年,卻直到身體有恙才辭去臺東美術館的職務,轉換至國小從事行政工作,也因此重新找到工作之餘,創作與生活的平衡,開啟創作的嶄新篇章。
藝術行政之不易
初入臺東美術館的工作行列時,李屏宜自認以藝術教育背景,與其他公務人員相較,和藝術家溝通互動更得心應手。負責展覽事務的她甚至升到了科長職位,工作中主要的挑戰,反而是制度規範以及繁瑣細節,加上日益繁重的工作量與驚人工時,「假日要跑活動,然後一到五還要上班,基本上很少休息的時間─然後在縣市部門更辛苦,因為你當然還要面對議員(等其他外部人士)。」2018年身體健康不理想,難以負荷工作量,遂辭去美術館的工作,轉換跑道到學校任職。

讓藝術歸藝術,工作歸工作
聽到有完整藝術學院訓練背景者投身校園,多數人直覺反應就會認為是擔任美術老師,然而李屏宜卻選擇無關教學的全行政職,乍聽之下好似離藝術圈更加遙遠,卻讓李屏宜真正成為一個穩定的創作者:下班時間固定之外,她也發現自己也能真正將工作放下,進入良好的創作狀態。每天下班後六點到九點固定是她的創作時間,就算是遇到假日或是有特殊活動耽擱,她也會在八點到11點這段區間專注創作。
基於單版複刻版畫需要逐層上色、等待顏料乾涸的耗時特性,李屏宜時常多頭進行不只一幅作品,她也分享維持創作完整性的秘訣其實就是「一次印製一層」,平均一幅畫都要印到近20層,對於色彩相當敏銳的她,習慣先印深重的色彩,然後再疊壓淺色,甚至是白色,然而越到後期,顏料越不容易吸附,且受氣候濕度影響,真正製作完成一幅作品平均都要耗時三個月,也因此她會以層為單位,事先規劃當日可以操作的一到兩件作品。
創作之必須,平衡之必要
李屏宜坦言自己需要一份固定的收入與安穩的生活,才能有最安定的創作能量,並在問及精力充足的關鍵時,將下班創作比為健身或修行,且分享自己對於心流的體驗:「只要進入創作的狀態,我可以忘記身體的疲累」,在繁複的工序刻、印之間,因精神的集中獲得莫大的安定力量。此外她也透露自己每天11點就寢,並且因為臺東生活單純,沒有什麼夜生活的干擾,且不像在北部有眾多的藝文活動、展覽開幕,也自然不會有出席的壓力與觀摩的焦慮,假如今天她居住在北部,李屏宜猜想許多時間與精力難免會在社交中被消磨耗盡,「我很i人,其實我很喜歡獨處。」因此在臺東相對單調的環境,反而適合善於獨處的李屏宜。

木紙並呈與全職創作的可能
2020年起李屏宜開始發展「呼吸:風景」系列版畫,打破業界慣例,首度將刻印之木板與壓印完成的紙本同時鏡射展出,突破大眾對於版畫版數眾多,而不具獨特性的刻板印象,同時利用多重的遮罩工序,使得最終樺木板也成為同樣可觀的絕美畫面,並且巧妙利用其重複刻印的特性,在作品《山.形》中,紙本印製完成之後,額外刻蝕木板之山脈局部,以反映花東地區在地震後地貌的演變。不僅在藝術表現性有重大突破,更影響到了參展的籌備與定價等策略:多版數的版畫作品除了價格較親民,也可以讓不同版次的作品同期在各地展出。而單版複刻作品訂價,則以類似尺幅的繪畫作品為參考,卻往往因為木板的額外遮罩,與近一步雕琢更為費工費時。因此,如何在付出與回報之間取得平衡,也就成了藝術家的一大挑戰。

從研究所畢業後投身美術館,後轉職國小行政工作的李屏宜,對於藝術創作的熱愛沒有變過,她將自己敏銳的色彩觀察轉譯成版畫,不事先作色彩規劃的她,往往也都要到了最後三層印製時,心裡才踏實,能不計代價追求完美、認真創作,也是歸功於白天行政工作的穩定收入。談及專職創作的可能性,她說:「假設藝術創作的收入可以維持我現在的生活,真的是可以穩穩的、兩年三年都這樣,我就會慢慢朝全職創作邁進。」日復一日,李屏宜找到了得以反覆演繹生活的韻律,而創作即是一天進入尾聲最優美的篇章。去除了外界的雜音、多餘的資訊轟炸,她將日子收得清靜,只留下她對於花東天光山色的激賞與眷戀,橙黃藍紫、霞彩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