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雜誌

【藝術自然史II】植物、氣候與帝國:從《展望諸羅城》談起II
我審視這嘉義公園與嘉義樹木園栽植的樹木,了解大葉桃花心木、橡膠樹的樹型。即便陳澄波曾經展望過的展望已不復見,我仍感到心滿...
來場奇蹟般的相會吧!──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國寶展」
即將於4月26日於大阪市立美術館盛大展開的「日本國寶展」匯集約130件國寶於一堂,這些藝術工藝品不僅見證了各個時代的藝術...
超越時代的國寶──紀念奈良國立博物館開館130週年特別展「超 國寶─信仰之光」
策劃此次展覽時,思及奈良博獨特的國寶展究竟為何,於是敲定了以「佛教美術與以奈良為中心的文化財」為主軸,且以回顧奈良博13...
【藝術自然史II】迎向「觀看」失靈的年代——劉玗混雜感知與重釋自然的創作實踐
我們對於自然的單向觀看,在劉玗的作品中,終究是要失靈。這個失靈並非意味著作為感知方法之一的觀看無效,而是觀看不再只是一種...
【藝術自然史II】復育、野放及人類想像——專訪張晏慈談其執導之《永生動物園》
張晏慈提到,自然機制原本維持著生態的平衡,但人類的介入卻往往導致失衡。臺灣梅花鹿與臺灣雲豹的消失,皆與棲地破壞與過度狩獵...
【藝術自然史II】動物的瞳仁裡,只映照人類的凝視
今日我們認識動物,多半透過影像、商標、動畫與社交媒體。動物成為文化商品與視覺資產,牠們的真實性早已被觀看系統過濾與重構。...
【專題】藝術中的自然史 Ⅱ
延續二月號「藝術中的自然史I」專題,本期推出專題的第二部分。相較於第一部分更聚焦於植物學,本次專題將視角轉向豐富多彩的動...
可愛動物×佛教智慧!中台世界博物館木雕分館「與覺同行─佛教藝術中的神奇寶貝」和孩子一起認識佛教世界小幫手
和可愛的展覽主視覺相比,展名「與覺同行」顯得高深莫測。策展人林余宣說明,「覺」在宗教中可以指「覺者」,也就是得道之人,如...
【表演藝術的界線重構】藝術與保護:韓國藝術家人權與保護的現況
「好多天沒吃飯了……,如果有剩下的白飯和泡菜,請敲我家的門。」2011年1月,因慢性飢餓死亡的青年編劇崔恩高在房東的門前...
【表演藝術的界線重構】藝創工會「臺灣藝術工作者性別平等與勞動情況調查」漫長且未竟的藝文性平之路
就性平調查報告可見,性騷擾在藝文工作環境實為普遍存在的問題,且藝文工作者因接案和需與多方合作的工作性質,在任何場合皆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