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雜誌

【點開作品.zip】「文字腳本在哪裡?」張徐展圖像先行的影像製作邏輯
與其說草圖是完成作品的藍圖,不如說它們是思緒的斷片。張徐展並不自認是「畫家」,他的線條並不講究所謂的美術學院式技法,反而...
【專題】點開作品.zip:從草圖開始談創作思考史
作品還不是「作品」的時候,藝術家在想什麼?我們又該如何理解這個階段的思考?當想法尚未成形、資源也未到位,甚至還不確定能否...
不在終點歡呼,在成為藝術家的路上陪跑:王道銀行教育基金會25週年持續耕耘藝術教育之路
「有時候陪跑也會跑得很孤單,但我們願意跑,這就是我們的使命。」基金會執行長黃巧慧,道出了基金會工作中最不被看見的耐心與情...
喬吉歐.德.基里訶,超現實主義愛的宣言百年後
如同超現實主義者,藝術市場始終將德.基里訶的形上學創作視為首選。以《歸來者》(Il Ritornante)的銷售為例,這...
【藝術自然史II】植物、氣候與帝國:從《展望諸羅城》談起II
我審視這嘉義公園與嘉義樹木園栽植的樹木,了解大葉桃花心木、橡膠樹的樹型。即便陳澄波曾經展望過的展望已不復見,我仍感到心滿...
來場奇蹟般的相會吧!──大阪市立美術館「日本國寶展」
即將於4月26日於大阪市立美術館盛大展開的「日本國寶展」匯集約130件國寶於一堂,這些藝術工藝品不僅見證了各個時代的藝術...
超越時代的國寶──紀念奈良國立博物館開館130週年特別展「超 國寶─信仰之光」
策劃此次展覽時,思及奈良博獨特的國寶展究竟為何,於是敲定了以「佛教美術與以奈良為中心的文化財」為主軸,且以回顧奈良博13...
【藝術自然史II】迎向「觀看」失靈的年代——劉玗混雜感知與重釋自然的創作實踐
我們對於自然的單向觀看,在劉玗的作品中,終究是要失靈。這個失靈並非意味著作為感知方法之一的觀看無效,而是觀看不再只是一種...
【藝術自然史II】復育、野放及人類想像——專訪張晏慈談其執導之《永生動物園》
張晏慈提到,自然機制原本維持著生態的平衡,但人類的介入卻往往導致失衡。臺灣梅花鹿與臺灣雲豹的消失,皆與棲地破壞與過度狩獵...
【藝術自然史II】動物的瞳仁裡,只映照人類的凝視
今日我們認識動物,多半透過影像、商標、動畫與社交媒體。動物成為文化商品與視覺資產,牠們的真實性早已被觀看系統過濾與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