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x Art
Web3 藝術人物
Web3 藝術產業
Web3 藝術觀點
【薄荷薄荷】媒體除了議價之外,還有其他奪回價值的方式嗎?READr如何以Mesh打造注意力的共同體
在社交網路平台(SNS)興起的時代,「內容產製」與「入口平台」的定義範疇漸漸被打破。在過去,新聞媒體主要扮演入口平台的角...
AI生成圖像如何取得著作權保護?美國著作權局最新報告:證明人類創意為主導、AI為輔助
美國著作權局(USCO)於2025年1月發布《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第二部分,重申AI純自動生成的作品無法獲得著作權,除...
【張寶成專欄】人工智慧與工人智慧的撞擊:Botto的最新發展
從2021年10月到2025年1月,Botto持續演化,不到四年的時間,我們見證了人工智慧的技術演變(從GAN到Stab...
【薄荷薄荷】恭喜發財,藝術家學川普發幣,是一種要飯的碗嗎?
本期專欄羅列最近的迷因幣案例,從官方逼死同人的總統級案例,到吹哨者自救發幣、開放取用運動募款,最後解析生成藝術平台fxh...
【薄荷薄荷】用葉廷皓的Netflix看中山美穗主演的情書,直到帳號失效——從一名新媒體藝術家的身後事探討數位道別的方法
長期而言,人都會死,記錄文明的電磁紀錄也會消失。嚴格來說,藝術家的腦子也只不過是比較特殊的電磁活動而已。網際網路30歲,...
【張寶成專欄】藝術即交友,轉錄即收藏:介紹藝術社交平台Rodeo
Rodeo沒有「轉貼」或「轉錄」(share)的按鍵或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收藏(collect)。由於每一次的收藏都要支付...
【張寶成專欄】去加速:作為一種(新)媒體藝術的生成藝術
回看攝影,就算在繪畫佔主流地位的時代受到貶斥,今日也不會有人認為它缺乏藝術性;在未來,或許人工智慧生成的影像也能有豐厚的...
【張寶成專欄】一間真正開放的藝術銀行:我的社群經歷(之二)
這個銀行沒有實體空間,充其量只是一個加密錢包。雖然跟藝術世界行之有年的購藏傳統相同,但網際網路卻讓藏品不再是「收而藏之」...
【薄荷薄荷】我們真的保有「數位隱私」嗎?密碼龐克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讓隱私成為弱者最後的武器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感覺:雖然科技公司的廣告常常主打隱私保護,但在使用上其實沒什麼受到保護的感覺,甚至在使用不同應用程式的...
【張寶成專欄】時空擴延、展覽實況與分散式策展的可能——跨國生成藝術巡展「dialog()」東京站觀察(下)
有人或許會認為同一批/件作品在不同國家巡展並非新鮮事,藝術領域行之有年,何需如此強調?這是因為數位(原生)作品和實體作品...
文章導覽
1
2
3
...
1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