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泥

分散自治與數位主權探求者,白天於公部門服務,晚上為FAB DAO與Volume DAO成員,曾以《百岳計畫》(Project %)參與2022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並規劃北師美術館《Kng DAO》(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鏈上駐村》(2022, 2023)。嚮往制度設計與新興科技的撞擊,正在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

【薄荷薄荷】媒體除了議價之外,還有其他奪回價值的方式嗎?READr如何以Mesh打造注意力的共同體
在社交網路平台(SNS)興起的時代,「內容產製」與「入口平台」的定義範疇漸漸被打破。在過去,新聞媒體主要扮演入口平台的角...
【24/25】2025藝術環境趨勢:覺醒
在覺醒與反噬之間、激進的自由與保守的自由之間,公民社會呈現極化現象,強調多元主義(Plurarism)的「DEI」原先是...
【薄荷薄荷】恭喜發財,藝術家學川普發幣,是一種要飯的碗嗎?
本期專欄羅列最近的迷因幣案例,從官方逼死同人的總統級案例,到吹哨者自救發幣、開放取用運動募款,最後解析生成藝術平台fxh...
【薄荷薄荷】用葉廷皓的Netflix看中山美穗主演的情書,直到帳號失效——從一名新媒體藝術家的身後事探討數位道別的方法
長期而言,人都會死,記錄文明的電磁紀錄也會消失。嚴格來說,藝術家的腦子也只不過是比較特殊的電磁活動而已。網際網路30歲,...
【薄荷薄荷】開放取用游擊宣言——知識無價,還是要錢,哪個好?
文明的遞進於廟堂之中進行,也於江湖之遠發生,知識的開放取用權也是如此。開放取用在網際網路與學術網絡的發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
【薄荷薄荷】以民主之名的AI自主武器,臺灣人必須買單嗎?
AI是否可以用於戰爭?對於反對稱作戰而言,應用AI是一種混合了資訊戰與現代化戰爭的手法,具有「分散」的特徵。其大幅度地降...
【薄荷薄荷】我們真的保有「數位隱私」嗎?密碼龐克作為一種社會運動——讓隱私成為弱者最後的武器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感覺:雖然科技公司的廣告常常主打隱私保護,但在使用上其實沒什麼受到保護的感覺,甚至在使用不同應用程式的...
【薄荷薄荷】重混、共創、HITRECORD——喬瑟夫高登李維的協作式科技之路
在博眼球為第一要務的世界,世界走向表演、極化與成癮的方向。好萊塢演員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Le...
【薄荷薄荷】從老屋轉生的區塊鏈民主私塾,探看落合渉悟的加密思想野望
日本民間自比為數位戰敗國,於是政府意圖在數位轉型(DX)拼搏一把,便將web3等區塊鏈、元宇宙科技列為國家政策;同時日本...
【薄荷薄荷】網路不只偶爾404錯誤,它比想像中更快崩塌
我們每天都會上網,白天上班使用網路工作,晚上下班使用網路娛樂......方便到我們很容易誤以為網路是永遠存在的。直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