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開啟藏經洞的時空膠囊—大英圖書館「絲路綠洲:古代敦煌生活」特展
1900年道士王圓籙(1850?-1931)在敦煌莫高窟一處隱微之地發現成千上萬的物件,包括經卷、繪畫和文書,年代橫跨5...
八方絲路:大英博物館特展導賞
大英博物館正在舉辦的特展「八方絲路:萬里共風華」(Silk Roads),以新的角度呈現「絲綢之路」。展覽的英文名稱特意...
立院三讀114年度總預算,文化部遭刪11億、凍結34億、黑潮計畫砍4000萬
文化部114年主管預算原編列290億元,經初步計算共刪除11億元、凍結34億元。文化部指出刪除部分,除針對各機關國內外旅...
藏器待時,擁抱收藏之樂:清翫三十週年展器物召集人李明德
為紀念清翫雅集三十年來的收藏歷程,睽違十二年,清翫再度於國立歷史博物館推出展覽,將文物欣賞與研究精神分享給大眾。繼清翫二...
珍藏真藏,世代典範──專訪清翫三十書畫召集人石允文
清翫雅集是一個收藏團體,而此次展覽同樣名為「收藏展」,展件自然是清翫雅集會員們的藏品。書畫召集人石允文開宗明義地說出此次...
揚州的繁榮與藝術:京都國立博物館展出袁江、王雲繪〈樓閣山水圖屏風〉
繁華的揚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的主要城市之一,自隋煬帝開鑿從華北至江南的大運河以來,揚州便成為水路交通的樞紐。2025年新春...
【24/25】2025藝術環境趨勢:週期性調整的全球市場中,地緣水土的表與裡
2024年11月上旬,具有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指標意義的ART021和西岸藝博會在上海的暖秋開幕,兩個藝博會的定位、體積和...
公共藝術還可以有什麼可能性? 「我們在家」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畫創造新典範
臺北市最大社宅「廣慈」,跳脫傳統公共藝術框架,透過「我們在家」計畫五年的深耕,將藝術深度融入社區日常。近日舉辦成果展,讓...
傾聽地方、回應時代的「全民美術館」:新北市美術館四月正式開館!專訪館長賴香伶
賴香伶闡述新北市美術館「由在地到跨區域」的思路與願景,強調一方面立足在地,另一方面接軌國際對於跨區域題旨的研究和探討,以...
【24/25】在動盪之中的市場韌性——2024藝術市場回顧
2024年全球地緣政治的波盪不斷,以致經濟成長持續放緩,在可預期的景氣狀況下修,藝術市場儘管略呈衰退但仍展現其韌性。在可...
文章導覽
1
2
3
4
5
...
5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