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為慶祝百年院慶與南部院區十週年,故宮隆重推出重磅特展「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其中最受矚目的焦點,莫過於北宋三大巨碑式山水名作首度於南院合體展出——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與李唐〈萬壑松風圖〉自今(11)日起正式登場,展期僅限 42 天(至12/28日)。三幅巨作不僅是中國藝術史上的經典巔峰,也象徵故宮百年典藏的深厚底蘊,邀請觀眾近距離感受橫跨千年的山水氣象。

故宮博物院自 1925 年成立,至今已過百年。歷經文物播遷來到臺灣落地生根,並於 1965 年在臺北外雙溪館舍落成一甲子,故宮南院也正巧落成十週年。故宮以「甲子萬年」為名回望歷史、展望未來,聚焦故宮典藏如何從清宮舊藏,透過收購、捐贈不斷擴充,展現知識傳承與文化使命 。

今(11)日上午,故宮南院舉行開展典禮,現場貴賓雲集,學術界、文化藝術代表及眾多媒體齊聚一堂,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蕭宗煌院長、余佩瑾副院長及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及中央研究院院士石守謙等貴賓共同揭開序幕,現場隆重溫馨,凝聚各界對故宮百年的祝福。

故宮蕭宗煌院長表示,北宋這三件巨碑式山水畫名作,不僅是藝術史上的經典,更代表畫家對自然、宇宙與生命的深層體悟。北宋這三幅山水畫也是經文化部指定公告為「國寶」的限展書畫藏品,至少三年為期,每次限展42天。在故宮北部院區過去曾合體展出過3次(2006、2011、2021年),本次為第四次合體,而這次特別規劃至南院展出係因南院擁有挑高清透的玻璃展櫃,將呈現最優質的展示效果。今天在嘉義合體極具歷史性,將成為故宮百年及國際藝術年表上的重要篇章。
開展典禮中,由總策展人余佩瑾副院長主持精采對談,書文處策展人許文美副研究員及陳建志助理研究員、南院處策展人朱龍興副研究員分享三幅山水名作的觀看視角,使現場彌漫著北宋山水畫境的迷人魅力。此外,展覽現場特別匯集歷年研究宋代繪畫的重要專家評述,以「前人指路」為題,將學者觀點融入展場脈絡,讓觀眾在觀畫之餘,也能從歷代論述中理解北宋三大家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崇高地位。

范寬〈谿山行旅圖〉
筆下崇山峻嶺的壯闊,展現天地大觀的氣勢。山體布滿許多細密短皴,宛若天空傾瀉而降的雨滴,後來的人稱為「雨點皴」,是范寬風格的重要標識。右下角是行旅的商隊,商人一前一後,正催促馱負物品的驢群前進,人物在畫中雖渺小不易看見,但的確點出「谿山行旅」的主題。1958年,副院長李霖燦與技工牛性群在該畫右下處騾隊後方樹叢中發現有「范寬」二字,足證明代董其昌所題:「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至此谿山行旅圖為范寬所繪已殆無疑義。
這二字簽名極為重要,因為它是本幅得名之由來,只是它藏得太隱秘了,幾百年來竟未被人發現,想到這幅名畫不知經過多少人欣賞摩挲,一直到今天才為我們尋到發名,不能不說是一件「奇蹟」。
——故宮前副院長 李霖燦 先生(1958)


郭熙〈早春圖〉
故宮自1925年開館以來,見證了皇室文物的匯聚與流傳。郭熙〈早春圖〉於當年開館第一天就展出於坤寧宮第一陳列館,雄渾壯闊的山景成為當時觀眾爭相駐足欣賞的焦點。表面,營造出在光線作用下帶有柔軟質感的立體效果。

若說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以巍峨山巖展現大自然不動如山的壯闊氣勢,那麼郭熙的〈早春圖〉則試圖捕捉天地萬象初萌的生動氣息。此畫留有「熙寧五年」(西元1072年)落款,為郭熙(約1023-1085)於宋神宗年間的自題之作。早期作品能具明確年款與畫名,實屬珍罕,而他親題「早春」二字,更使此畫在繪畫史上別具意義。這件既有紀年又氣象恢宏的巨構,不僅是研究北宋山水風格的重要坐標,更以酣暢筆觸與統攝全境的格局,被譽為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
這幅〈早春圖〉是已經過了古稀之年的郭熙,在擔任宮廷畫家爛熟於各式工作之際的熙寧五年所製作的作品,也是一件立於連結李成和元代李郭派的華北山水畫之轉捩點,其歷史地位毫無保留地傳至今日的大作。
——東京大學 小川裕充 教授(《臥遊》,2017)

李唐〈萬壑松風圖〉
則以斧劈剛勁筆法,開創承先啟後的山水風貌。〈萬壑松風〉和〈早春圖〉一樣,是一件作者與製作年代都清楚的珍貴早期山水鉅作。畫中主峰左側尖峭的淡藍色遠山上,留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陽李唐筆」隸書簽款。
畫中岡巒、峭壁似剛被斧頭鑿過的痕跡,是典型的斧劈皴法,這一片石質的山,顯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山腰處朵朵白雲,好像是冉冉欲動,一方面呈現群山的前後層次感,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

李唐的視野—映照出徽宗皇帝的審美—和諧且受控。他以更為有限、寫實,並帶有沉鬱與內斂的視角,取代了早期北宋山水無法測量的浩瀚,其作品也預示了南宋更令人親近的山水。
—— 普林斯頓大學 方聞 教授(Possessing the Past, 1996)

延伸閱讀|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與李唐〈萬壑松風〉:向北宋三大家的空間魔法致敬
范寬筆下的山勢雄厚、意境悠遠;郭熙描繪早春山林的生機與靈動;李唐則以斧劈皴開啟南宋新風格,三者構成山水畫境的巔峰。余佩瑾副院長表示,這三幅北宋山水名作在藝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歷次展出不僅激發了學界的深入研究與討論,本次更特別調整展示設計,玻璃展櫃寬度由以往在北部院區的120公分縮減為65公分,讓觀眾能更近距離地欣賞畫作細節,進一步深化對三幅巨作的藝術理解與審美體驗。


展出期間,故宮南院以創新方式鼓勵觀眾親近國寶,推出多項趣味與互動兼具的活動。最受關注的,是邀請林志玲、日本首席聲優梶裕貴與中央廣播電台白兆美,為三幅巨作錄製華語、日語、韓語語音導覽,另有兒童版及客委會賞助的客語版本語音導覽,觀眾可以多元語言穿越時空,聆聽名人聲線詮釋千年畫境。而林志玲更是無償獻聲,以公益行動邀請弱勢家庭共享愛與藝術之美。

此外,故宮南院特別與台灣大哥大合作推出「MyMoji 3D 貼圖」觀眾掃描 QR Code 即可化身宋代旅人,走入畫境中,體驗文青風格的動態貼圖樂趣;另外還設計互動心理測驗「關於我成為時空旅人,闖人宋代山水畫的故事」,邀請觀眾化身五種「山水旅人」角色,探索畫中世界;南院更與雷諾瓦合作開發拼圖,並舉辦「國寶拼圖王大賽」11月16日及12月27日共計4場次,邀請觀眾組隊挑戰,在拼合過程中細賞北宋山水之美。

故宮南北院共同辦理百年院慶,除了回顧歷史,更期許未來,這座「全民的故宮」將持續深化典藏研究,以開放多元的策展敘事與教育推廣策略,和大家共享文化價值。南院十年來,不僅致力於多元的研究策展及亞洲藝術交流,同時也推動在地連結及跨域合作。故宮百年以「100+」為院慶主題,象徵百年光輝不止於此,更是南北院持續向前的進行式。

故宮南院呼籲,千年畫作保存不易,被列為限展品的三幅國寶一次展出,機會極為難得,限展至12月28日止。為維護參觀品質,參觀北宋山水畫的S203展廳採線上預約制或配合人流管制於現場排隊入場,詳情請上故宮南院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
多媒體展期|即日起2026.01.04
文物展期|2025.11.11-12.28
*為維護參觀品質,參觀S203展廳請於線上預約或依人流管制現場排隊人場。【預約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