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暄創作中的「向生而死」
「生活已經很殘酷了。」葉怡暄說。面對殘酷的生活,藝術能做什麼呢?攝影能做什麼呢?是去再現它嗎?或許葉怡暄的藝術創作在思考...
吳耿禎,手把手:自文化集體性中解放的手藝與重構
吳耿禎這雙手,剪紙已剪了二十年。今年他與尊彩藝術中心合作,回到家鄉的臺南市美術館舉辦個展「剪花人 土象星」,又像是對自己...
夢迴巴黎,追憶張義雄的熱眼彩筆
臺灣前輩藝術家張義雄(1914-2016)在66歲時,遠赴神往已久的巴黎定居。此時期的畫風也因心境不同而有明顯地轉變。通...
伊麗莎白.佩頓的繪畫,不朽創造力的流變之歌
「肖像」這種形式也並非佩頓刻意為之的繪畫類型,她所關注的始終是繪畫本身,感興趣的是人作為繪畫對象時的狀態,是「感受顏料如...
賴香伶任新北市美術館首任館長,行政法人董事長由副市長劉和然兼任
新美館首任館長賴香伶具有藝術史及博物館學專業背景,曾任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上海外灘美術館創館館長及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親愛的帕索里尼》首登臺!蒂妲.史雲頓:每一次演出都在讚頌服裝的生命,還有穿著人的生命歷程
帕索里尼是二十世紀義大利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電影導演與詩人。作品《馬太福音》和《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等,在視覺和敘事上都備...
從創作者小野,到文化部長李遠:「非典型」部長的養成與挑戰
面對視覺藝術界的期待,這位非政治人物的「非典型」文化部長一方面不諱言自己對這一產業尚有許多待了解之處;而另一方面,他也從...
以物理、科技串成的因陀羅網:董承濂的精神宇宙
藝術家董承濂今夏(2024)應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YBCA)之邀舉行個展「11 to 88」,展出其長期創作計畫「八十...
生命經驗的凝結與提煉──專訪五位2024璞玉獎得主
「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透過繪畫比賽徵選潛力創作者,並支持其進入藝術產業。今年「璞玉獎」...
侯玉書與何孟娟談「春之培力 & 春之展望」計劃,企業贊助如何為固化的藝術環境打開新可能?
「春之藝術行政人才培力計畫」是多年來少見、從民間發生的基金會與民間協會合作的贊助計劃,它以系統性的培力計畫,不只試圖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