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畫廊的國際化選項逐漸多元
上海剛結束了一年一度的重要藝博盛會。首次參展的部分臺灣本地畫廊們,興奮地在社群上分享他們的成績。儘管現實的銷售成績可能很「骨感」,但仍舊為畫廊與藝術家拓展到了藏家、機構等新的海外藝術受眾。
臺灣的畫廊圈逐漸意識到一件事情: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在地與國際網絡,在這個時代,量力而為才是比較有建設性的做法。也因此,臺灣本地畫廊的國際化選項也越來越多元。上海只是離臺灣比較近的案例之一。
隨著歐美畫廊在疫情與戰爭受到的衝擊,部分臺灣本地的一線畫廊逐漸填補上部分歐美畫廊退場之後的空缺。這樣的現象不只發生在藝術市場,亦發生於歐美頂尖藝術機構背後的顧問團成員當中。近年來,臺灣少數重要藏家,也因為他們的收藏視野,被邀請進入如泰特美術館、龐畢度與M+的顧問團隊之中。
臺灣藝術產業的國際位階,在近年來產生明顯的位移現象,在2019年進場臺灣藝術場景、標榜著國際化團隊的Taipei Dangdai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台北當代藝博」),又如何在這樣的趨勢當中,繼續耕耘本地市場的國際化網絡?
台北當代藝博聯合總監任天晉與岳鴻飛,今日與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於北師美術館典藏咖啡店會面,談論他們對於台北當代藝博目前在The Art Assembly組織的亞洲三場國際藝博會的定位,以及在藝博會之外,台北當代目前以什麼樣的方式,耕耘本地藝術網絡對於藝博會的信任。
組織VIP導覽,建立潛力藏家的收藏視野與觀念
首先,在藝博會舉辦期間之外,培養具有收藏潛力的消費者的藝術鑑賞知識,是台北當代藝博目前最顯著的工作之一。台北當代藝博團隊正與安卓藝術中心負責人李政勇合作,每個月進行Gallery VIP Tour。。「VIP Tour 計畫,是台北當代獨立計畫的內容,安卓藝術中心是我們的第二場,接下來我們也會和其他畫廊合作。」岳鴻飛表示,這個活動除了服務台北當代藝博的VIP以外,更是在服務屆時會參加台北當代藝博的畫廊們。
「臺灣一年下來有幾千場展覽,但是如何選擇好的展覽,需要有專業的藝術工作者協助VIP篩選。」好的展覽不一定有相應的大眾聲量,他們想在藝博會之外的時間,陪伴收藏家一起去看好的展覽與好的作品。
「我們希望能讓藏家買好的作品,而這件事情需要長時間培養。如此一來,到五月台北當代藝博開展的時候,相信這些VIP看待好作品時,會有更準確的方向上。」同時,也讓VIP知道,好的作品也能在臺灣看到。
台北當代團隊的Summer進一步補充,下一次的Gallery Tour將會前往大未來林舍畫廊的蔡依庭個展「晚餐」。「從臺灣的藝術環境來講,像蔡依庭這樣比較常在歐美展出的臺灣藝術家,在臺灣辦展覽時,聲量反而會比較小,這反而是我們可以去做的事情。」岳鴻飛說。
除了Gallery Tour之外,台北當代藝博團隊也預計在二月以前,協同台北成熟的藏家,與新竹當地具消費潛力與收藏興趣的受眾,組織藏家的教育推廣活動。「我們將會邀請一些臺北重要的收藏家,去分享他們的收藏經驗,並介紹收藏作品。」岳鴻飛補充,近期他們已拜訪幾位重要的企業老闆,希望能讓他們把明年五月的時間播出來參加台北當代藝博。除此之外,明年二月也將會有更多國際畫廊的經營者,透過他們的邀請來臺交流。
「畫廊的資源不是無盡的」
許多人質疑,台北當代藝博會已經難以再回到2019年的盛況,不僅國際大畫廊參與狀況趨於消極,本地藍籌畫廊也逐漸不願參展台北當代藝博。與此同時,台北藝博(ART TAIPEI)在今年則展現了急起直追的國際化企圖心,貝浩登、澡堂畫廊等數家回歸台北藝博的國際畫廊,皆對於此屆台北藝博的成績感到滿意。兩檔藝博會的國際化成長趨勢猶如龜兔賽跑,讓藝術產業不禁覺得,台北當代藝博跟台北藝博的重疊度越來越高,如此一來,本地畫廊為何還需要選擇台北當代藝博呢?
面對市場的質疑,任天晉表示,儘管如今歐美藝術世界也許會留意臺灣的戰爭風險,但他們一直對臺灣的藝術市場能量很有信心。「2025年,台北當代藝博也將會有新的國際畫廊參與。」任天晉說,他並非是國際政治情勢專家,但是全球藝術市場的現象,證明了藝術市場仍舊具有韌性。
「歐洲的畫廊開始在巴黎設點、紐約的畫廊也逐漸在L.A.設點,後疫情時代,也讓大家開始更認識亞洲的藝術世界。」任天晉認為,因為國際畫廊來臺展出的交通運輸成本較高,「畫廊的資源不是無盡的,」他們必須要更確認市場是否會回應畫廊帶來的作品,這或許是台北當代年年需調整國際參展名單的務實因素。「但這並不妨礙臺灣值得有一個強而有力的藝博會。」
岳鴻飛則補充,今年的2024台北當代藝博,是疫情以來成績最好的一屆,「當然不可能跟2019年的盛況比較,但國內外畫廊都有很好的反饋。」
典藏團隊亦提及,有部分參展畫廊表示「展位費太高,幾乎快跟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差不多貴」的問題,在藝術市場景氣看壞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博的展位費是否會一起「共體時艱?」台北當代團隊表示,他們理解目前市場趨於冷靜的情況下,畫廊會更意識到成本問題,但台北當代藝博的展位費是介於台北藝博與香港巴塞爾之間,展會服務也有相應的品質與成本,因此目前並未有展位費調整的想法。
加強在地藝術網絡的信任,台北當代藝博不落人後
「明年不會是台北當代的最後一年!」面對提問,任天晉與岳鴻飛正式闢謠,第六屆台北當代藝博,將在2025年5月9至11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然而這樣的謠言,卻也反應著本地藝術環境對於台北當代藝博的信任感。
如何保持本地藝術產業對藝博會的信任與信心,將是台北當代藝博永遠的功課。台北當代藝博目前連結的另一在地網絡,是本地的美術館與藝術機構。
任天晉說,隨著The Art Assembly團隊在台北當代藝博、新加坡ART SG、東京現代藝博等展會網絡之間建立的資料庫逐年擴張,明年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專業藝術受眾來到臺北。
岳鴻飛則補充,目前台北當代藝博鎖定的合作單位,會依照機構的特定展開不同的項目。展覽推廣響應的部分,會集中以美術館和博物館為主,「例如明年五月,富邦美術館的當期展覽是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臺北市立美術館則是托馬斯.德曼(Thomas Demand)的個展,」岳鴻飛相信,明年五月,臺北將匯聚相當可觀的國際藝術能量。「我們也會透過顧問團邀請國際藏家與藝術機構,規劃客製化的藝術行程在臺北幾個重要的機構與展覽單位進行參訪。」
沒有一檔藝博會可以孤掌而鳴之,所有平台都需要藝術社群在不同面向上的響應與相互支持。台北當代藝博在近期展現了他們具有危機意識的一面,正積極為藝博會平台扎根更綿密的藝術社群網絡。在「國際化」這張牌人人都有的情況下,台北當代藝博不落人後,加強本地藝術網絡對它在亞洲跨地區、跨城市連結能力的信任。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