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書畫新辯與品牌連線 異雲書屋與思文閣的策展實驗

書畫新辯與品牌連線 異雲書屋與思文閣的策展實驗

Scholarly Reframing and Brand Synergy A Curatorial Experiment by Yi Yun Art in Collaboration with Shibunkaku

回歸畫廊自身品牌經營,陳維駿在異雲書屋十年經營中深刻認識到從藝術家出發的重要性:「從思考能將藝術家推到何程度,再反過來想什麼樣的路線可對藝術家有幫助。異雲書屋將於7月12日至8月23日推出的「書畫之間:寫與字的離合關係」一展,在兩位日本書法家井上有一、須田剋太與兩位臺灣藝術家李君毅、顏妤庭之間,形塑多層次的對話與思考。

異雲書屋將於今(2025)年7月12日至8月23日推出的「書畫之間:寫與字的離合關係」一展,在兩位日本書法家井上有一(Yuichi Inoue)、須田剋太(Kokuta Suda),與兩位臺灣藝術家李君毅、顏妤庭之間,形塑多層次的對話與思考。一方面,從上個世紀中葉的日本書畫家處抽取前衛書道精髓,井上有一在書法與抽象繪畫之間走過的批判性之路、須田剋太消除「書」與「畫」之間二元對立的思想與實踐,都蘊藏於展出作品間。

須田剋太。《直前直後前後截斷天地隔絕》,水墨紙本,119 x 88 cm,1984。(異雲書屋提供,攝影:Vincent Yang)

另一方面,李君毅以軟木篆刻為基本元素重新定義書與畫之建構關係,顏妤庭以並無意於「書法」的文字書寫交疊出全新圖像,透過並置二者各自創造出的編碼系統,回應了書與畫的歷史脈絡。展覽既在書寫與繪畫的辯證思考與實踐脈絡上增添新的維度,又具歷史性的延伸視角,將傳統與當代在形與神上交織出新的辯證。

李君毅,《南湖遠眺》,水墨紙本,43×70 cm,2021。(異雲書屋提供)

這次展覽也同時展現畫廊於經營層面上一種值得關注的探索形式:異雲書屋於本展策劃初期,基於對戰後書畫語境的關注與主題構思,主動向總部位於京都、有80餘年歷史的思文閣(Shibunkaku)發出邀請,促成井上有一於1960至1970年代、須田剋太於1980年代的十餘件作品於「書畫之間」一展脈絡下展出。

井上有一,《志》,和紙、膠墨,72.8 x 103 cm,1976。

以策展內容為驅動的品牌交流

臺灣畫廊業歷經數十年發展後進入內外部皆面臨新挑戰的發展階段,在業界持續探討如何真正「國際化」的當下,除卻參加海外藝博會、於海外開設空間或是為藝術家在海外辦展,跨國借展與藝術家交流也已漸成常態。在這一業界生態下,從異雲書屋與思文閣於此展覽規畫過程中的互動,又體現了哪些當代畫廊實踐的可能?

異雲書屋負責人陳維駿認為本展也是異雲書屋希冀逐步展開與日本藝術機構對話、建立未來合作契機的一個開端。是次邀約以展覽策畫為先,更細緻而言,是從思考於日本戰後時期獨樹一幟、挑戰書法傳統的「墨人會」及其在藝術史梳理中的關鍵點開始。他認為,「墨人會」作為梳理書法藝術於現當代發展及反思過程中無法繞開的一環,尚未得以在臺灣深入探討。

「書畫之間:寫與字的離合關係」展場一隅。(異雲書屋提供,攝影:Vincent Yang)

在一個試圖推進這種探討的展覽企畫中,異雲書屋決定並非透過書法家作品、而是選擇以臺灣畫家的創作,來回應日本書道之脈絡,這也體現了異雲書屋長期以來對「以文字書寫創作的藝術家」的興趣。李君毅與顏妤庭彰顯當代創作者開放性的作品,乍看與日本書道家截然不同,但連結而成某種在「書」與「畫」之間來回辯證的張力,是異雲書屋試圖藉由這次展覽探求的觀看與詮釋之可能。

目前已傳承至第三代的思文閣以古代美術起家,也有別於許多日本畫廊以器物和工藝為主要關注和擅長的面向,思文閣持續專注於書畫,後也以相通的品位踏足當代藝術,由森田子龍、井上有一等人創辦的「墨人會」,也屬其長期耕耘的一脈。畫廊從展覽製作到行政流程皆以細膩著稱,也非常重視學術出版,其出版團隊人數甚至多於畫廊工作人員,以近乎職人般的嚴謹投入各種出版計畫。

即將踏入第十年異雲書屋,始終關注東方傳統美學與當代之交會。(異雲書屋提供,攝影:Vincent Yang)

陳維駿認為即將踏入第十年的異雲書屋,在始終關注東方傳統美學與當代之交會,以及對於藝術家資料的爬梳和研究的堅持上,與思文閣持相近的DNA,借展和交流的願景,產生於共通的價值觀、形式態度與方式之中。在這一認識與展覽企畫主題的基礎上,他們在提案前準備了完整的策展論述,以紮實內容打動了思文閣,從發想到具體提案,經過了近兩年的醞釀。

共通的價值與策略眼光:交流的深層基礎

同業間的品牌連線,尤其需要策略。思文閣曾參加台北當代藝博會,因臺、日兩地共享書法這一傳統文化形式,對臺灣市場仍有持續的興趣。陳維駿強調畫廊的本質是「創造價值」,有別於單純的作品買賣,這意味著不僅要賣出作品,更要同時提升藝術家的價值與價格,這也是雙方「雙贏」的基礎。

展出藝術家之選擇,也經深思熟慮。異雲書屋以日本書道作為向思文閣邀展的主要方向,除井上有一這位日本戰後前衛藝術重要人物外,在須田剋太、石川九楊、森田子龍等大家中間選擇了須田剋太,除了這位書藝家筆下作品視覺衝擊力獨具一格、從觀念到媒材策略皆前衛之外,另一重要原因便是其創作在臺灣尚屬陌生。

須田剋太,《渾沌》,水墨紙本,100 x 69 cm,1987。(異雲書屋提供)

異雲書屋期待藉由這次展覽更為清晰地闡述須田剋太的創作脈絡及其重要性,也透過新視角來重新論述這位藝術家,讓華語世界對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對於已故藝術家而言,尤為需要發掘尚鮮為人知的故事,讓人得以更立體而鮮活地認識其人其作,異雲書屋此前於2023年策劃「儒逸-溥心畬的詩書畫」展,即屬此類。陳維駿認為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藝術品的價值創造更需紮實「基本功」,以深入整理、論述、展示來彰顯藝術家。

顏妤庭,《捆縛-7》,墨、色鉛筆、日本白麻紙,152×211 cm,2025。(異雲書屋提供,攝影:Vincent Yang)

回歸畫廊自身品牌經營,陳維駿在異雲書屋十年經營中深刻認識到從藝術家出發的重要性:「從思考能將藝術家推到何程度,再反過來想什麼樣的路線可對藝術家有幫助。」在他看來,畫廊的國際化並不限於參加國際藝博會,更重要的是逐步與當地畫廊建立關係,讓臺灣藝術家有更多機會透過展覽推向國際,並持續有在海外市場銷售的機會。這次以策展思維為核心驅動、從美學對話出發的跨國連線,不僅將為書畫藝術開啟新的閱讀維度,也為臺灣畫廊如何以內容為本邁向國際化,提供了一種值得參照的可能。

「書畫之間:寫與字的離合關係」展場一隅。(異雲書屋提供,攝影:Vincent Yang)

書畫之間:寫與字的離合關係

展期|2025年7月12日至8月23日
地點|異雲書屋(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12巷23號1樓)

嚴瀟瀟(Yan Xiao-Xiao)( 237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