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首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以下簡稱香港巴塞爾)以來,臺灣畫廊始終在這一亞洲地區最富歷史的藝博會中佔據一席之地。今年臺灣畫廊參展數量達11家,為歷年新高,其中,安卓藝術、耿畫廊、TKG+、尊彩藝術中心、亞洲藝術中心、大未來林舍畫廊與索卡藝術繼續成為「藝廊薈萃」(Galleries)參展畫廊,PTT Space、異雲書屋、伊日藝術計劃和亞紀畫廊則將各自推出旗下重量級藝術家個展參與「亞洲視野」(Insights)單元。
近年來,臺灣畫廊除了以專業經營深耕臺灣,其腳步也開始延伸至歐美地區,而香港作為現當代藝術市場的重要樞紐,已成為臺灣畫廊在海外的首要基地。2025年度香港巴塞爾開展在即,我們訪問了已整裝待發的臺灣參展畫廊,聽聽他們眼中如今的香港藝文環境、藝術市場和香港巴塞爾是何樣貌,也一探他們各自為今年盛會所設計的策略。
延伸閱讀 ︳2025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公布參展242間藝廊名單與亮點項目,11間臺灣藝廊入榜
臺灣畫廊業者眼中的香港與香港巴塞爾
多位畫廊主都一致指出,香港因其地理位置之便利,無論對於歐美還是亞洲的訪客和業者而言,都始終是便捷的中心樞紐。同時,香港始終具備自由貿易地位、穩定的金融體系、稅務政策及藝術品交易基礎設施等優勢,這對於藝術品交易具有重要吸引力。尊彩藝術中心也進一步提及,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為香港累積了重要的藝術收藏基礎,並以全球最大文物交易市場聞名,成熟的市場交易機制逐漸形成國際拍賣公司的大型拍賣會生態。作為全球三大、亞洲第一大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市場規模是藝術市場最重要的支柱,高資產客群為香港巴塞爾帶來熱絡的市場交易,為亞洲其他藝術博覽會所難以企及。此外,香港藝術產業也具備完善的專業人力資源與國際媒體聚集之生態。

香港巴塞爾也被畫廊公認為亞洲頂尖且具有歷史的藝術博覽會品牌,不僅匯聚亞洲頂尖的藏家與藝術機構,更吸引了全球一流的畫廊參與,對亞洲及國際的藝術市場而言,其重要性顯而易見相較於其他亞洲藝博會,香港巴塞爾在國際上的品牌價值、藝術水準與藏家影響力獨一無二。而香港與臺灣的地理位置接近,差旅費與物流上的成本,也使香港巴塞爾在亞洲地區展會中最具競爭力與利潤優勢。亞洲藝術中心也進一步認為,即便經歷了大環境的不確定,香港巴塞爾依然穩固了其作為國際指標性藝術博覽會的地位,充分顯示出其在亞洲藝術市場的核心影響力。
香港巴塞爾同時也提供了溝通交流的最佳平台。索卡藝術指出,香港巴塞爾不僅是亞洲藝術市場的風向標,更是連結全球藏家與藝術機構的重要橋樑,對於畫廊而言,是深耕亞洲市場、拓展國際客群的最佳平台。不僅吸引來自亞洲各地的藏家,更是歐美藏家與博物館策展人深入亞洲市場的重要窗口,因此對於畫廊推廣藝術家、提升國際能見度至關重要。伊日藝術計劃也認為,香港巴塞爾不僅是拓展國際市場的重要平台,也是一個與全球藝術生態接軌的關鍵節點,尤其在亞洲市場的連結與影響力方面,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
而針對近年來落腳韓國、形成聚落效應的Frieze Seoul,包括大未來林舍畫廊、異雲書屋等業者都觀察到,韓國市場對華語地區的畫廊偏好不高,Frieze某種程度上更傾向於西方藝術及韓國本土的藝術屬性和收藏群體,相較之下,歷史更為悠久的香港巴塞爾針對亞洲和華人藝術著墨較多,也對亞洲不同地區板塊的藝術家都很重視。
連續幾年參加香港巴塞爾的畫廊,普遍感受到來自中國內地收藏群的穩定需求,展會本身也非常仰賴這一客群。大未來林舍畫廊也留意到,不僅中國藏家更願意在香港消費,留在香港的香港人也更願意參與藝術博覽會。索卡藝術表示期待隨著香港的國際往來恢復、政策逐漸明朗,更多來自中國內地的藏家積極參與,帶動市場活絡。
將各自旗下具代表性的臺灣當代藝術家帶入更廣闊的國際視野,讓其作品在多元的藝術語境中被看見、被討論,也是參展畫廊的共同目標。索卡藝術也觀察到,從近年趨勢來看,藏家對於具有文化深度、學術價值且能夠經受市場考驗的作品更加關注。畫廊也認為在經濟不景氣時,藏家會更傾向於挑選好的畫廊和作品。
延伸閱讀 ︳【專題】藝遊香港
臺灣畫廊參展亮點前瞻
安卓藝術 ︳展位1D34
安卓藝術負責人李政勇將香港巴塞爾視作其畫廊所參展的亞洲藝博會中最重要的一個,無論展出質量、藏家族群和畫廊與藝術家的行銷都領銜亞洲。因而自2017年首次入選以來,除疫情期間停辦外,安卓藝術始終不曾缺席。李政勇認為香港巴塞爾對他們而言,是經營亞洲市場和大中華市場最主要的一個節點,也能讓畫廊藝術家在國際上能有更進一步曝光和被看見的效益。
今年安卓藝術將推出參展以來藝術家人數最多的一次展示,十位藝術家中有六位來自臺灣。畫廊選擇參展藝術家的標準與過往一致,皆從藝術家的成熟度和創作代表性的考量切入,這十位參展藝術家中其實也有六位曾在香港巴塞爾亮相過的,包括早年以個展形式在「亞洲視野」單元展出石晉華、李明則,以及近年陸續以個展和群展曝光的Marina Cruz、傅饒、黨若洪和吳增榮等人。這次新加入的四位藝術家包含兩位台灣藝術家謝鴻均和林煒翔,以及兩位羅馬尼亞藝術家Ana Maria Miuc和Dani Gherca。
李政勇進一步解釋選擇謝鴻均和Micu參展香港巴塞爾的原因,一是她們創作的成熟度無庸置疑,二是去年九月安卓於Frieze Seoul展出這兩位女性藝術家時大獲好評,亦吸引中國藏家購藏,「我認為也該是在香港巴塞爾展出她們作品的時候了。」至於林煒翔,李政勇認為他近一年的繪畫有非常顯著的進步,因而也將其作帶至香港巴塞爾曝光介紹。首次推出的羅馬尼亞攝影藝術家Dani Gherca極具感染力和強度的影像作品,則能夠豐富與平衡安卓展位上始終側重繪畫作品的現象,並和謝鴻均的「記憶的皺褶」系列作品呈現對話。
李政勇也表示,此次安卓藝術帶了高達六位台灣藝術家作品參展,也與黑潮計畫的補助方案有關。既然文化部有意協助推廣臺灣藝術家走向國際,身為長期推廣臺灣藝術家市場的一員,安卓也覺得有使命需要繼續將臺灣藝術家帶向國際。

耿畫廊 ︳展位3E07
作為參與香港巴塞爾最久的臺灣畫廊,耿畫廊始終將這一展會視為展現畫廊專注於華人現當代藝術之品牌的重要舞台。這次耿畫廊將展出蘇笑柏、楊茂林、薛保瑕、袁慧莉、索菲普・皮奇(Sopheap Pich)、彭薇與蘇孟鴻的作品,呈現這七位藝術家精煉東方美學哲思的獨特藝術視野,將創作者們解構東方美學意識中各式文化符碼的藝術思辯,轉譯為審視地緣美學、身分政治、消費文化以及信仰體系的觀看路徑。耿畫廊所建構出的亞洲當代藝術脈絡,也將為來自不同文化軸線的觀眾梳理出東方美學意識與當代藝術思維所交織出的不同維度。

尊彩藝術中心 ︳展位3E19
第11年參展香港巴塞爾的尊彩藝術中心,對2025年香港藝術市場的成長表示樂觀,認為在中國經濟回溫與股市上升的信心中,可預期香港巴塞爾將再度回歸疫情前的市場熱度。
尊彩藝術中心今年的展位將持續展出二戰後、最具代表性全球華人藝術家,十位藝術家中有一半為首次參展,分別為郎靜山、余承堯、楊英風、林壽宇、蕭勤、于彭、李重重,以及兩位年輕世代的藝術家武玉玲(Aluaiy Kaumakan)和許家維。「現代華人山水藝術與近代抽象低限藝術」為尊彩展位之主題,承襲東方山水的文化底蘊,交織當代抽象藝術的創新思維,從1940年代延展至今,探索華人藝術從傳統山水到現代抽象的多元演繹。本次展覽從山水的寫意到抽象的寫心,藝術家們以各自的創作語言,將自然的靈動與人文的思索融入作品中。此外,張乾琦的代表性錄像作品《Side Chain》也參加本屆香港巴塞爾的「光映現場」展區。

亞洲藝術中心 ︳3C33
香港巴塞爾始終是亞洲藝術中心年度計畫中的重要博覽會之一,隨其在現當代藝術版圖的策略推進,力求持續在展會中深化長期經營的戰後亞洲現代藝術脈絡的視野,每一年香港巴塞爾的參展經驗都為他們持續探進更多指標性藝博會構築基礎。
今年亞洲藝術中心將在「藝廊薈萃」以更大的展位規劃更完整且具學術深度的展覽內容,畫廊期待透過這次的展出,能在產、學界帶來更廣泛的回響,持續強化其國際藝壇中的角色。展位將呈現楊英風、朱為白、莊喆、馮鍾睿、李錫奇這五位藝術家,並以「現代性的靈光:臺灣藝術現代化的啟蒙時代」為主題,回顧戰後臺灣「畫會時代」激起的藝術現代化進程與實踐。這也將呼應亞洲藝術中心長期關注戰後興起的亞洲現代藝術運動的脈絡,畫廊表示期待這次的展出可簡明扼要勾畫出台灣前衛藝術的基本面貌。

TKG+ ︳展位1D03
著重於當代臺灣及亞洲藝術的TKG+,將在本屆香港巴塞爾展出五位藝術家陳傳興、吳耿禎、邱承宏、陳敬元和印度藝術家Amol K. Patil的作品,分別專注於攝影、剪紙、繪畫、雕塑等不同的傳統創作手法,藉由各自手法將主題移轉至作品中,連接著社會與人類文明的符碼,對於社會、自然、亦或人文的映射和回應。儘管風格迥異,皆延續傳統工藝的精髓。在中西文化交匯的香港,畫廊期盼推廣創作者對於抽象概念、以及人文精神更豐富的閱讀層次,也期許藏家更加了解亞洲創作者們作品背後所具備的文化價值。
香港巴塞爾之外,TKG+今年也選擇參與於H Queen’s舉辦的第二屆Supper Club(藝匯),展出泰國藝術家彌載映的系列作品。

大未來林舍畫廊 ︳展位3E14
大未來林舍畫廊負責人林岱蔚表示,畫廊每年為香港巴塞爾策劃的展位基本都聚焦於畫廊核心系統、畫廊會持續推廣的藝術家,他認為這樣也有助於建立藏家的信心。而在選擇選擇參展藝術家和作品時,大未來林舍畫廊也會特別強調藝術家作品中對文化的思考,他認為這樣的作品比較容易引起華人藏家的共鳴。
今年的香港巴塞爾,畫廊希望透過不同藝術家的不同呈現方式,吸引更廣泛的關注。此次展覽透過跨距百年華人藝術家吳大羽、蕭勤、陳道明的創作,聚焦於華人抽象藝術的發展,藉東方藝術的審美視角,探討在東西方藝術的交會下藝術家如何運用當代視覺語彙,把握並延續傳統筆墨背後文化美學的精神,展現出華人抽象藝術的多元面貌。同時,獲選於大會「策展角落」(Kabinett)單元的趙趙,也將展出首次亮相的全新創作系列「草木」。

索卡藝術 ︳展位1B01
索卡藝術表示香港巴塞爾始終是其年度展會計畫中的重點,從近年趨勢來看,他們認為藏家對於具有文化深度、學術價值且能夠經受市場考驗的作品更加關注,並期待透過在香港巴塞爾的展出,進一步呈現其代理的藝術家如何在傳統與當代的對話中,回應當代社會議題,並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今年索卡藝術的展位策劃選擇不同媒材、語境與風格的藝術家,特別聚焦於席時斌與王依雅這兩位分別從雕塑與水墨出發的藝術家,整個展位以多層次的策展方式呈現亞洲當代藝術的豐富性與多元發展,透過雕塑、繪畫、裝置等不同媒材的作品探討東方美學在當代的轉化,包括水墨語彙的創新、幾何語言的運用,以及材質與空間感的探索,使傳統與當代產生新的對話。

PTT Space ︳展位3D29
PTT Space去年曾以席德進的作品首次參加香港巴塞爾,嘗試向國際觀眾呈現東亞地區酷兒文化的多元面貌,實際上也推動了藝術家席德進在亞洲藝術史的定位,並與多家收藏機構、私人藏家建立起聯繫,反響不錯,也增強了他們推廣亞洲藝術家的信心。因而今年參與香港巴塞爾「亞洲視野」展區時,他們選擇已故臺灣女性藝術家陳幸婉的創作,展出她在1980至1990年代創作的水墨畫及複合媒材作品。身為雕塑大師陳夏雨之女、抽象繪畫先驅李仲生的弟子,陳幸婉曾以藝術家身分在臺灣、法國等地進行創作,在東西方的多元背景下吸收創作養分,畫廊期待透過香港巴塞爾再次打開陳幸婉的國際知名度。畫廊也希望和來自東南亞等地的藏家、歐美地區的收藏機構進行交流,藉由接觸不同的客群受眾,為藝術家陳幸婉的收藏市場注入活力。

異雲書屋 ︳展位3D23
異雲書屋長期著力於結合傳統與當代精神的華人當代藝術,今年首次參加香港巴塞爾,考量到這一展會品牌對亞洲不同板塊的藝術家都很重視,因而選擇臺灣重要的水墨藝術家、以獨特筆墨風格聞名的于彭(1955-2014)參加「亞洲視野」展區。于彭也是異雲書屋很關注、並有收藏的藝術家,這次展示特別鎖定其1997至2007年間的作品。異雲書屋負責人陳維駿特別推薦的,是于彭1997年起在中國大陸與鄭在東四處遊歷、2000年回臺灣後發展出的「慾望山水」系列。陳維駿他認為二十世紀以水墨形式探討情慾的藝術家不多,其中于彭首創將山水與人物情慾相結合的形式,而他也在對道家文化的喜愛和追求之下,長於描寫壓抑狀態下的情慾。這次選擇展出這一時期的作品,也從另一側面表現于彭雖於2005年發現罹病,但正面對抗病痛、也延續過去十年在閱歷與創作間的獲得的養分和精神力量,足以表現在作品中的創造力。
陳維駿也表示,因漢雅軒早年的代理經營,于彭原本就為香港市場所熟知,此次異雲書屋的香港巴塞爾首展,即以個展呈現他的作品,期待讓香港藏家再次認識這位獨特的藝術家。

伊日藝術計劃 ︳展位3C43
廣泛參加國際藝博會的伊日藝術計劃,藉此進一步拓展與海外策展人、收藏家、機構及非營利單位的交流,建立更緊密的連結,並發掘新的合作機會。隨著亞洲藝術市場的變化與發展,他們也觀察到國際間對於亞洲當代藝術的關注度持續提升,因此對今年的展會特別期待,希望能夠透過伊日藝術計劃的策展視角,將臺灣藝術家的獨特語彙與創作能量帶到更廣泛的國際觀眾面前。
此次伊日藝術計劃推出黃博志個展,其創作從個人記憶和家族歷史為起始點,尤其是他的母親在台灣北部從事成衣產業的工作史。這次展出,黃博志嘗試在與他孩子們的遊戲過程中,傳遞他過往作品中所隱含的家族歷史,並共同創作出一系列攝影和錄像裝置也包含過去幾年間在倫敦海沃德美術館HENI Project Space和維也納現代藝術博物館(Mumok)個展中的主要作品。

亞紀畫廊 ︳展位3D27
亞紀畫廊負責人黃亞紀表示,若由整體博覽會品質、國際學術與市場效應、收藏家接觸的深度和廣度而論,最傑出的為2018、2019年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及去年開始加入的香港巴塞爾。去年亞紀畫廊在香港巴塞爾呈現畫廊經營與研究多年的陳庭詩個展,效果斐然,因此今年繼續在「亞洲視野」展區,為畫廊付出大量時間深刻研究的重要國際藝術家中平卓馬製作個展,在開展前中平卓馬就已經獲得香港巴塞爾官方的推薦與報導。亞紀畫廊認為香港巴塞爾對於畫廊經營藝術家的市場與學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黃亞紀也表示,「亞洲視野」展區有其獨立的審美,如何能從其中脫穎而出其實反而更需要細心規畫。在現今亞洲市場不明朗的狀態下,中平卓馬肯定會是一股很強烈的挑釁意識,而她也相信這股力量會在現場明顯感受。對於畫廊而言,由臺灣畫廊呈現日本重要藝術家的個展,更是對畫廊本身國際姿態的肯定。這些近乎60年前拍攝的攝影作品,會重新讓年輕世代認識戰後藝術的視覺與內涵,即使現在看來也強烈且凝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