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開幕,亮點展間開箱導賞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開幕,亮點展間開箱導賞

邁入第13個年頭的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於今(4)日至6日在日月千禧酒店登場,今年匯集51家臺灣畫廊、11家海外畫廊以及兩個特展、兩場講座的豐富內容。本屆海外參展畫廊更是創下歷屆新高,顯示國際對臺灣市場的信心,進一步強化文化交流平台的深度與廣度。而台中藝博也持續支持新銳創作者,攜手三大青年藝術獎項計畫:「藝術新聲」、「璞玉發光」與「臺藝新人獎」。

邁入第13個年頭的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台中藝博)於今(4)日至6日在日月千禧酒店登場,今年匯集51家臺灣畫廊、11家海外畫廊以及兩個特展,呈現約500位、3500件作品,與兩場講座的豐富內容,藉以開啟藝術參與城市的多重路徑。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於開幕會上表示,今年的台中藝博特別以「藝術應用」為切入點,透過貴賓活動串聯建築與設計界,期待他們將藝術導入大眾生活與居家之中,協助專業觀眾在文化支持上找到具體方向。同時,今年的海外參展畫廊更是創下歷屆新高,顯示國際對臺灣市場的信心,進一步強化文化交流平台的深度與廣度。而本屆台中藝博也持續支持新銳創作者,攜手三大青年藝術獎項計畫:「藝術新聲」、「璞玉發光」與「臺藝新人獎」。其中「藝術新聲」、「璞玉發光」為中臺灣重要的藝術賽事,從學術聯展到全國藝術行銷活動,共同位新銳藝術家提供展示平台,深化與臺灣藝術教育體系的連結。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開幕記者會貴賓合影。左起:台灣科學園區工業同業公會賴明志處長、日月千禧酒店許瑄芷總經理、國立臺灣美術館陳貺怡館長、藝術新聲代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陳文進主任、台中會展中心主任吳春見、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畫廊協會理事長陳菁螢、臺中市政府文化局陳佳君局長、璞玉發光代表-國立新竹美學館葉于正館長、臺藝新人獎代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劉俊蘭、臺中市立美術館賴依欣館長、中菁會創辦人張清泉、畫廊協會第13、14屆理事長鍾經新。(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提供)

延伸閱讀2025台中藝術博覽會 當世界失序,當代藝術的內在回聲

典藏團隊也於台中藝博開幕之際,率先為讀者進行亮點展間開箱導賞:

敦煌藝術中心|Room 816

敦煌藝術中心以「潛行本真」作為展覽主題,匯集:洪江波、林麗玲、董小蕙、王德育、李默父、郭羲、孫福昇、黃琳穎、傅詩霖、倪世珍等十位藝術家之作。長年關注與描繪家園土地之美的洪江波,本次有一系列小尺幅的花卉作品,同樣流露出藝術家對自然萬物細緻溫暖的觀照。孫福昇的陶藝創作落實在生活器皿的形制,進而將藝術注入日常生活之中。擅於描繪金魚的郭羲在今年發表的最新系列以星座為主題,以細緻的膠彩巧妙揉合東西文化元素。而臺法混血藝術家傅詩霖(Celine Fournier)以思索自己在多重文化養成之下的中歸屬感為創作起點,以細微的筆觸描繪生活所及的事物來形塑自身的人生體驗和記憶以及對周圍事物的重新認知。

敦煌藝術中心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阿波羅畫廊|Room 1001

阿波羅畫廊在今年以臺灣藝術家葉東進、洛貞、黃秋月、黃至正、練佳昕,以及日本藝術家高橋行雄、韓國藝術家裵秀英、德國藝術家無為(Uwe Mertsch)、Matti Isan Blind的陣容參展。黃至正的新作以近期的旅歐見聞為靈感,運用銀箔與墨水之間的幽微作用表達出難以言明的精神狀態。現場也呈現葉東進一系列以「山」為主題的繪畫,採用油彩蠟筆為主要媒材以層層堆疊的方式,細膩刻畫山巒起伏、雲霧繚繞與光影交錯的景緻;他融合東方山水哲學意境與西方當代繪畫語彙,將自然環境轉化為內心風景,呈現超脫現實的幽靜氛圍與深遠意境。曾赴日本深造的韓國藝術家裵秀英創作的不銹鋼雕塑以電路板紋理與心型、蝴蝶等鮮明視覺符號,並以獨特的糖果塗層呈現細緻絢爛的色澤,藉此探討情感連結與存在意義。

阿波羅畫廊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曜畫廊|Room 815

致力於推廣「版創藝術」的曜畫廊在本次參展明確地提出一條源自傳統、展望未來的創作軌跡以重新界定當代版畫的無限可能。現場展出臺灣重量級版印藝術家楊明迭教授、其得意門生亦是長期耕耘當代版創藝術的楊忠銘,及其帶領的「324版畫工作房」三位藝術家:張金華、林思祺、徐莘。他們以版畫創作技法為基礎,結合玻璃、錄像、裝置、手抄紙等不限於紙張與油墨的媒材,使之從平面走向空間,進而蛻變為具備哲學深度與形式彈性的當代語彙。此外,曜畫廊也帶來日本年輕藝術家加藤千佳的作品,其創作以玻璃堅硬卻脆弱的特質折射出「物哀」美學的精神層面,令觀者在驚嘆質感的細膩之外,亦從中體悟到人們無法全然掌控生命,也因而更需珍惜當下的深意。

敦煌藝術中心展間一景,上為張金華的版創作品,下為加藤千佳的玻璃創作。(本刊資料室)

伊日藝術計劃|Room 810

伊日藝術計劃以日本藝術家為主力,呈現:池田慎、釜本幸治、新藤杏子、Soh Souen、中村太一、松本崇宏、中屋敷智生、丸尾康弘,以及首度在臺灣亮相的坪山小百合、難波多輝子的作品。此外,臺灣藝術家不討喜(Butaoxi)的陶藝作品極為吸睛,她原以平面暨插畫設計為主而在2015年轉向陶藝創作,最具代表性的「眼淚是珍珠」概念即採用淡水珍珠將淚珠予以實體化,以混合媒材探索陶瓷的表現性。而她賦予每個角色的性格各異,流下的眼淚也反映出不同的悲喜情緒,亦觸動著觀者的個人情感與經驗。至於現正於畫廊舉辦個展的西班牙藝術家塞吉歐.莫拉(Sergio Mora)在國際享有盛名,曾入選2019年TASCHEN「全球百大插畫家」,也在台中藝博特別展出釉面磁磚畫作,呈現既古典又當代的視覺元素,而油畫作品亦流露出超現實的趣味。

伊日藝術計劃帶來臺灣藝術家不討喜的作品。(本刊資料室)

若木藝廊|Room 805

甫在去年於臺北成立、首度參展台中藝博會的若木藝廊,以舒國治、鄭麗雲、曾霆羽、朱書麒、黃大維、蕭博駿、顏政豪等七位藝術家之作亮相,創作範疇橫跨書寫、繪畫與複合媒材。展覽主題延伸自當代生活的核心關懷,從飲食文化的記憶書寫、人工智慧的想像延伸,再到開天闢地的創世寓言,藝術家在形式與觀點上持續推進,探索人與世界的多重關係。舒國治的文字在莞爾中流露真情,將飲食與人際情感予以揉合,閱畢彷彿也從中品賞出另一種人生況味的感觸。新銳藝術家顏政豪以濃豔色彩構築出獨特風景,而朱書麒的新作以青蛙為描繪對象,延續其對爬蟲的細膩關注,兩人也將於今年下半年陸續在若木藝廊推出展覽。

若木畫廊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日帝藝術|Room 1117

日帝藝術呈現十位藝術家的參展陣容:尤瑋毅、陳廷晉、蔡士弘、賴昱成、李英維、陳代如、駱志豪、巫宇庭、曾義晴以及陳岳宏。長年以描繪兔子而聞名的陳代如,在本次呈現的最新系列以「蟲」為主角,源自於她近期在參與駐村、登山與潛水的經歷當中重新思索都市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對於蟲類從起初的抗拒到關注的心理層次轉變,也將亦我生命經驗推至另一階段。陳岳宏認為人物影像可謂身體延展的一部份,而成為人際交往與認識世界的中介,如同幻肢般的存在。他先以3D建模再以壓克力噴筆轉譯於畫布,使其介於立體與平面、模糊又清晰的狀態,藉由圖層式的鋪排與想像而形成某種曖昧性,以此反思技術時代下影像檔案與身體之間難以言說的交纏關係。

日帝藝術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尊彩藝術中心|Room 801

尊彩藝術中心推出黃頤勝的微型個展「當你看見那片海」,延續藝術家擅以動物作為探討社會與人性的隱喻符號之創作脈絡。此系列作品將城市中常見的麻雀置身於廣袤的海洋,讓纖弱的個體轉變為迎向未知的冒險者、建構者甚至神話人物,打造既詼諧又深刻的寓言世界,尤其麻雀無法被豢養的特性,更成為探討存在命題的媒介。這樣的構圖除了挑戰觀者既有的認知印象,也邀請觀者一起探索個體與群體、自我與世界、自由與規範之間的複雜結構關係。而黃頤勝細膩的畫風,以及畫面中的海洋、貝殼與花朵等元素,也致敬了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等文藝復興巨匠,架構起橫跨時空的對話。

尊彩藝術中心呈現黃頤勝個展。(本刊資料室)

宛儒畫廊|Room 1109

宛儒畫廊匯集洪晧倫、陳怡芬、魏孟如、高安柏、木下真子,以及現居臺灣的紐西蘭藝術家盧楷(Luke Kay)六位藝術家,分別以不同媒材與表現形式呈現他們對自然、生態、文化與個人記憶的感悟與描繪。盧楷將家鄉植物與臺灣風景予以結合,並以有如印象派的細碎筆觸呈現質感,藉此從自身的遷移經歷探討「過渡性」並且在模糊邊界的過程中形塑不同文化之間的聯繫與認同。而曾經來臺灣留學的日本藝術家木下真子也以輕盈而層疊的筆觸,描繪她對臺灣春日時光的抽象記憶。魏孟如以不同深淺的宣紙拼貼出意境悠遠的山水畫面布局,再以墨筆於局部勾勒紋路,做為植被、塵土或雲霧等自然指涉。洪晧倫則透過採集以自製臺灣原生天然顏料與紙張等繪畫媒材,實踐其對環保與永續的創作理念,找回自身與土地的連結。

宛儒畫廊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科元藝術|Room 801

科元藝術以五位藝術家:廖震平、黃姿瑜、朱曼禎,以及「2025 青春嶺聯展」新銳藝術家鄺鉅裁和楊承諺參與本屆台中藝博。廖震平的新作以沉靜的風格與視角在畫面上挑戰其既定常理,空間與負空間、主體與倒影或鏡中世界都將重新被定義;而另一件以孩子玩的恐龍貼紙為發想,也同樣探討主客體的存在關係。而黃姿瑜的「地產大亨」系列是將旅途所見的心儀建築,以猶如肖像畫般的形式刻劃下來,同時也將旅伴點綴在畫面當中,除了得以將美好回憶封存之外,在某種程度上也像是擁有這些建築的莞爾心態。楊承諺的創作以描繪自然風景為主,卻往往會在畫面中安排遮蔽物使視線無法直接穿透,探討觀看與存在的關係,讓觀者從層次的交疊當中,重新感知自身與世界的連結。

科元藝術呈現黃姿瑜「地產大亨」系列作品。(本刊資料室)

大雋藝術|Room 905

大雋藝術以「居家美學」為策展概念,意在呈現藝術不僅停留在展覽場域,更能自然地融入日常空間,讓「家」不只是棲身的場所,更是心靈對話與感官療癒的所在。現場匯集八位國際藝術家:白田誉主也、Zdenek Konvalina、Eric Stefanski、李奈珍、Fabienne Meyer (Bings)、Cathy Tabbakh、Aliya Abs以及蔡尉成。捷克藝術家Zdenek Konvalina曾是芭蕾舞者,因而將身體與潛意識的即時反饋之經驗投注於畫布當中,在白色背景上綴以抽象色塊以象徵輕盈律動的靈巧身姿,探索物質與精神之間的關係。至於以動物肖像畫活躍於國際藝壇的韓國藝術家李奈珍,以「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構圖隱喻年輕世代迎向成長之際,期待與擔憂參半的心理狀態。

大雋藝術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大河美術|Room 1101

大河美術在2024 ART TAIPEI推出美籍臺灣藝術家王尋個展獲得熱烈迴響後,本次再度呈現其個展。王尋自臺藝大雕塑系畢業之後,赴紐約視覺藝術學院進修電腦動畫專業,而後加入好萊塢知名視覺特效公司 Rhythm and Hues Studio參與許多知名的電影製作。他將好萊塢的數位創作技術與分鏡概念融入雕塑創作,陸續發表獨到的「時差雕塑」(Space in Time Sculpture)與「視差雕塑」(Parallax Sculpture)拓展在當代藝術中的敘事邏輯與可能性。藝術家以360度全像式人像造型精確捕捉動態的瞬間,並透過意欲強調的高張力將肢體予以延展、壓縮等變形,而產生豐富的視覺效果。現場也展出筆力遒勁的碳筆速寫,與雕塑作品兩相參照得以看到藝術家探索多年、全面的創作脈絡與思考。

延伸閱讀永恆凝滯與不斷運動的碰撞——專訪雕塑藝術家王尋

大河美術呈現王尋個展。(本刊資料室)

月臨畫廊|Room 1017

月臨畫廊在本次以林良材、梁兆熙、陳建榮、孫培懋、胡在晴與邵士銘等六位藝術家分別從符號語言、物件堆疊、植物觀察與日常記憶出發的創作參展;此外,也展出于彭近20件的素描。林良材的鐵雕以減法的簡練線條構築出強烈情感與動感,映照其生活態度與身心處境,賦予作品沉靜而堅毅的氣質,具有極高辨識度。孫培懋近期以二次元大眼睛為關鍵視覺符號,現正於畫廊舉辦個展「惹塵埃」即以大眼女孩為視覺核心,與台中藝博展出的人物作品可作參照對比,現場也展出一系列建築造型的小型陶藝作品。胡在晴透過細緻淡雅的描繪,聚焦於生活周遭的植栽與盆景,凝視這些微觀風景背後的時間感與生命狀態。

月臨畫廊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Room 911

「觀察者的身影」是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在本次與會的策展主題,概念啟發自美國藝評家強納森‧柯拉瑞(Jonathan Crary)的著作《觀察者的技術》(Techniques of the Observer),透過三位臺灣藝術家林慶芳、陳奕伶、侯連秦,兩位日本藝術家山本淳平、土屋祐子的作品,如何在藝術家所展現的多重身影中找到對話的可能。父母皆是陶藝家的山本淳平很自然地也以陶土作為創作媒材,而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他擅於將腦中浮現的各個角色構築在同一畫面中,成為陶藝創作的靈感來源,繁密元素與細節反映其豐沛的想像力與童趣心境,在現場吸引觀眾駐足細賞。侯連秦開啟石材與玻璃的混搭創作,不僅呈現堅硬與脆弱的對比,並以玻璃的「空」指涉得以接納,亦使作品突破傳統立體思維,進入第四維度「靈性」,呈現真實存在的虛體。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璞玉發光 – 全國藝術行銷活動|Room 1016

已是第六度參展台中藝博會的「璞玉發光-全國藝術行銷活動」特展是由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舉辦的繪畫競賽,今年以「構築場景」為展覽主題呈現七位得獎者:邱進雄、林冠名、孟陳恩、林瑋詩、黃上育、劉智淵與羅思喬的作品。林冠名以原子筆為主要創作媒材,透過身體勞動與分層架構出具有禁錮感的幽暗氛圍,捕捉生命狀態與情感的波動狀態。邱進雄則在風景主題的油畫創作之外探討立體維度的延伸可能,加入微浮雕的造型從而突破平面邊界的框架,以畫外空間引領觀者產生更多想像。林瑋詩則將家鄉苗栗山城的風景微縮於盆器中,她往往選擇介於「開墾」與「未開墾」的土地樣貌,藉以表達人與自然共存的和諧情景。

延伸閱讀生命經驗的凝結與提煉──專訪五位2024璞玉獎得主

「璞玉發光」展間一景。(本刊資料室)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

公眾展期|2025/7/4(五)至 2025/7/6(日)
時間|12 : 00 – 19 : 00(7/6僅開放至18:00)
地點|臺中日月千禧酒店 8-11 樓(臺中市西屯區市政路77號)

ARTouch編輯部( 178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