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是多種民族的移民文化與原住民文化所構成的,臺灣文化是多樣性的。在臺灣的文化資產當中,除了延續唐山過臺灣的文化經驗之外,也可以看到大航海時期西方人所帶來的文化傳播,例如西班牙人所建諸聖教堂考古遺跡(註1);荷蘭人所築的熱蘭遮堡(Fort Zeelandia,註2)、普羅民遮堡(Fort Provintia,註3)遺構;馬偕傳教所引進的教堂建築……。
臺灣經歷日本的統治,當然也存在著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保存著生活經案。
保存著不同時期的文化資產,甚至包含著被殖民時期的建築目的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是這樣,具有文化價值的文化紀念物(monuments)、建築群(groups of buildings)、歷史場所(sites)或是自然遺產……的消失,都是全人類的共同損失。唯有尊重臺灣歷史上各個時期留下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才能建構臺灣主體性,同時看到臺灣常民生活。
但是不容否認的是,臺灣也有一批人用政治操作,反對保存日本殖民時期的產物,認為保留這一類建築或文化是媚日、想當日本皇奴,這種言論使保存運動更加困難。卻忘記日本統治時期引進的現代化觀念與景觀風貌已經成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何謂「文化資產」?屬於臺灣這塊土地的「文化資產」?光是有文化價值是不夠的,我們固然知道「文化資產」要保護,但是所謂法律認證的、願意保護的「文化資產」是經由政府指定或登錄的才算數,沒有指定或登錄的即使文化價值再高也不能宣稱是法定「文化資產」。
現行的文化資產指定與登錄制度,一般民眾的提報,增列了「列冊追蹤」制度,這個「列冊追蹤」制度有一個重大瑕疵,就是「列冊追蹤」其法律性質為事實行為,對外並不發生法律效果。所以即使「列冊」代表有潛力價值,沒有依法「追蹤」,文物或潛力建築被拆毀了,也沒任何罰則,更難有補救措施。
就有不少「列冊追蹤」的老屋或是文物是這樣被毀,這種現象不只沒有改善,還越演越烈,最近李建緯老師指出苗栗中港慈裕宮日治時期大型長生祿位木龕,因廟方認為木龕疑似蛀蟲(白蟻)侵蝕且佔用空間,也誤以為苗栗文觀局遲未處理神龕的後續,於是在上個月未知會文觀局,擅自將這件精緻的佛道木帳拆除,棄置於廟旁空地並堆置一處。
大多數「列冊追蹤」被拆的老屋,歸究其原因卻是公務員怠惰,例如「列冊追蹤」超過20年的陳復禮故居在2021年遭到建商拆除一半,事後議員追究責任,發現20年來從未現勘。臺灣大學飯沼弘司教授宿舍, 原本狀態還非常不錯的老房子,也曾經是「列冊追蹤」的潛力老屋,提報多年遲遲未審議,最後老屋殘破,被判定不具價值拆除。
而今年臺北市又發生一起「列冊追蹤」的潛力文資「星乃湯」走入了歷史。

「星乃湯」曾經被喻為北投三大溫泉名湯,這三大名湯,分別是瀧乃湯、星乃湯(戰後改名逸邨)與吟松閣。若了解北投歷史,就知北投是一個臺灣重要的溫泉文化景觀區域,地景上呈現人與溫泉天然資源的互動。它是日本統治時期,日本人來台拓展溫泉事業的展現。而在交通地利上,北投是台北的近郊,浴湯線與新北投車站的興建,帶動了溫泉產業,也讓溫泉文化成為臺灣常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列冊追蹤超過20年的「星乃湯」雖然不是法定文資,但是就文化資產角度而言,是具有意義的,首先創建北投溫泉「星乃湯」的傳說人物是佐野庄太郎。在北市古蹟北投不動明王石窟的指定理由當中提到不動明王石窟是佐野庄太郎為了配合其所經營之溫泉旅館而倡建,規模小巧,前有手水臺及拜亭,洞旁清泉飛瀑,景色幽雅,可謂北投勝景之一。這其實說明了溫泉地景是肉體療育與精神療育兼具的。

「星乃湯」本身建築物及庭園造景就是北投日式風格溫泉建築的代表。庭園原本保留著石燈籠,浴池有獅子出水口。整座旅館建築和洋混合風格,建築物利用地形,沿山坡配置,視野良好。見證了北投溫泉文化史。而臺北市文化局在2008年舉辦的「臺北文化護照」活動(啟自2004年),就曾特別委託雷驤老師,向市民介紹「星乃湯」這個景點。所以臺北市文化局能說「星乃湯」不具文化資產價值嗎?不重要嗎?

2010年「星乃湯」因為產權爭議走向停業,但是「星乃湯」之所以邁向死亡之路,是因為臺北市文化局的怠惰。2014年文化局長劉維公就對媒體表示:「北投三大名湯牽扯私人產權,不是政府說了算」,卻不思考市府應試著主動與業者溝通,談文資修復補助與容積移轉,讓業者利益不受影響。查詢文化部歷年函釋,就知道前文化局長劉維公簡直是鬼扯一番,因為文化部與監察院都指出:「有關私有古蹟指定或歷史建築登錄等法定程序,並非必須徵得所有人同意後才能進行」;當然可知臺北市文化局怠於依法進行法定審查程序,應作為而不作為。
2017年,民眾再次跟臺北市文化局反映「星乃湯」狀況危機,文化局不僅沒有展開「追蹤調查」,只有文化局文資科長林長杰官大學問大的推托回應:「列冊只是一個參考,並非文資身分定案。」

事實上根據臺北市政府自行公告的「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文化景觀列冊追蹤作業注意事項」,主管機關應每5-8年至少辦理一次普查。就列冊追蹤案件,主管機關應擬定整體「列冊追蹤計畫」,內容包含現況記錄、訪查(檢視)重點等,並定期辦理現況訪視;且得委由相關機關(單位)協助追蹤,或委託民間參與追蹤機制。
「列冊追蹤」個案遇有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之緊急情況者,主管機關應即依暫定古蹟條件及程序辦法規定程序辦理。「星乃湯」在2017年就遇到緊急情況,無奈文化局冷眼冷血旁觀,一位友人在2022年對「星乃湯」做了詮釋,他說北投星乃湯死亡紀事三部曲:列冊不維護不審查─自然損壞─財團爽買。

「星乃湯」最後在2025年走向了危老都更,還獲得臺北市政府容積獎勵,至於「列冊追蹤」有沒有經審議解除列冊,則查無任何資料。
註釋
註1 正式名稱為「和平島B考古遺址」。
註2 位於安平古堡園區內。但並非整個園區都是17世紀荷蘭人興築,例如日治時期此處增建瞭望塔,1975年後被改成瞭望臺。
註3 位於赤崁樓園區內,但赤嵌樓園區僅部分是荷蘭人時期,如今樣式大概是清光緒12年外觀樣貌,1965年整修過程中卸換上許多鋼筋水泥的柱樑。

大學擔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美術史、文化資產。思想受殷海光「是什麼,就說什麼」影響。搶救文資是主要日常,教書、寫文章是餬口。自認文章針砭時弊,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各地政府頭痛的文化恐怖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