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
【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美麗的聖稜線:石川欽一郎《臺灣次高山》的宜蘭視角
石川欽一郎很可能未曾親自攻頂次高山,但他與沼井同為臺灣山岳會成員,並且因為其早年隨軍前往山地記錄「理蕃」成果,累積了豐富...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邱創乾《飛橋臥波》中的客庄與蕃界景觀
《飛橋臥波》是邱創乾於1920-1934年間描繪大嵙崁溪(大漢溪)河階景觀的作品。有關此畫的研究,長期以來缺乏對地景的判...
繪筆下的科學,臺灣植物科學繪圖發展史──專訪臺大植物標本館館長胡哲明教授
臺灣植物科學繪圖發展可說是一條與政治史並進的發展道路,「植物學」這門學科是由西方興起的學科,日本植物學發展之初,是將採集...
【蕭文杰專欄】列冊追蹤的悲歌——北投溫泉文化財「星乃湯」死亡紀事
現行的文化資產指定與登錄制度,一般民眾的提報,增列了「列冊追蹤」制度,這個「列冊追蹤」制度有一個重大瑕疵,就是「列冊追蹤...
解析蘭花圖像系譜、與跨國共製的在地視野:專訪史博館「 臺灣蘭花百姿 」策展人陳奕安
國立歷史博物館「臺灣蘭花百姿」特展,正是一場回看臺灣蘭花意涵的展覽,透過植物標本、科學畫、藝術品與歷史圖像,重新爬梳蘭花...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從江戶到屏東,歌川國峰與日治時期臺灣的浮世繪傳承
明治時代,日本展開對臺灣的殖民統治,此時正值浮世繪發展的晚期,部分畫家選擇前往臺灣旅行、謀生,開闢新的市場。然而浮世繪在...
【藝術自然史I】植物、氣候與帝國:從《展望諸羅城》談起 I
如果說描繪的目的不在於再現眼前所見,反倒是「引路」,我們不妨把陳澄波的畫作,或以他的話說,「值得描寫的瞬間」,當成一幅幅...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臺灣的博物館內收藏的各種古畫摹本,竟出自日本畫家之手?
1895年,日本透過甲午戰爭的勝利取得臺灣。在政府的統籌下,展開一系列對日本境內古物的調查,在這個「古物保存」時代中成長...
日治時期板橋林家花園的風景:解析郭雪湖《薰苑》色稿中的建築與植物
日治初期,板橋林家邸園早已名聲遠播,那些從未到過臺灣的日本居民,也經常耳聞此地事跡,成為來臺觀光必訪之地。那一年,郭雪湖...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川田家族與臺灣的秘史:畫家、出版商、人權運動家與最後的「國民女演員」
以家族的角度討論藝術史,並非什麼新奇的議題,但在臺灣美術史中,仍尚待展開。追溯原因,多少與戰後臺日國境的重組,導致人流的...
文章導覽
1
2
3
4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