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邱創乾《飛橋臥波》中的客庄與蕃界景觀

【五丁目的美術史專欄】邱創乾《飛橋臥波》中的客庄與蕃界景觀

《飛橋臥波》是邱創乾於1920-1934年間描繪大嵙崁溪(大漢溪)河階景觀的作品。有關此畫的研究,長期以來缺乏對地景的判讀與詮釋。在邱創乾此畫的背後,實則呈現了桃園當地族群複雜的空間關係。一層又一層高聳的山巒,在空氣透視法的表現下營造遼闊的視覺效果。幾乎可以確認畫中描繪的山巒自近而遠分別是頭寮山與馬武督山。
邱創乾(1900-1973)是日治時期的桃園地區的客籍西洋畫家,活動於八塊和大溪。邱創乾在1915年前往臺北,就讀總督府國語學校,有幸短暫受教於日本水彩畫家石川欽一郎,畢業後返回故鄉,先後在大溪、八塊等地擔任公學校教師。1920年代,二度來臺任教的石川欽一郎,曾前往桃園、新竹講習,邱創乾曾在次向其請益學習。在那之後,邱創乾陸續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新竹州美術展等。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描繪桃園的風景,少數...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劉錡豫( 45篇 )

台灣美術史的學徒,經營《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粉絲專頁,從事藝術與藝術史的非虛構書寫跟推廣。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