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進六張犁的崇德街,我總是帶著尊崇與悲憫的心情,很難想像在車水馬龍繁華的信義區,竟然有一座海拔不高的小山丘,這座小丘不僅能眺望臺灣第一高樓101百貨,同時還是一片墓區。
信義區六張犁崇德街墓區,其實具有高度歷史價值。墓區最高處的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與其家族成員之墓),以及位於崇德街往墓區入口不遠的蔣渭水墓,都在2012年12月13日成為法定文化資產。
其中,白榕蔭堂墓園被指定為市定「古蹟」,蔣渭水墓園則為「歷史建築」。至於位於山丘中間路段有三個墓區,統稱「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柯文哲擔任市長期間,這座「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曾面臨剷除危機,所幸於2016年成功登錄為「文化景觀」,才得以保存。筆者曾參與這項保存運動,對相關歷史略有所知。
我每次走讀六張犁墳區都會告訴同行者,見證國家暴力的「不義」,不僅在「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可見。白榕蔭堂墓園、蔣渭水墓也具有「不義」的特質。然而,專門研究文化資產的大學者,未必認同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官方所認定的「不義遺址」係指威權統治時期統治者侵害人權事件之發生地,具有歷史價值與轉型正義教育意義。其時間範圍界定在1945年8月15日起至1992年11月6日。
「不義遺址」指侵害人權事件事件之場所,如:「鎮壓、強迫失蹤、法外處決、強制勞動、強制思想改造及其他侵害人權事件之場所。」白榕蔭堂墓園與蔣渭水墓皆不符合這些條件,因此未被列入文化部的不義遺址名單。然而,這些場所為何仍讓我聯想到「不義」?
由白榕蔭堂墓園談白色恐怖時期的監控
李宗仁、白崇禧都是桂系軍閥,民國史上叱吒風雲人物,李宗仁曾經在1949年接替引退的蔣介石代行總統職權。白崇禧將軍曾經擔任國防部長,二二八事件當中白崇禧將軍受蔣介石總統之命來臺「宣慰」(註1), 1949年,國共內戰失利,蔣介石政權撤退至臺灣,代理總統李宗仁則遠走海外(註2),落腳臺灣。同屬桂系的白崇禧因此在政治上逐漸失勢。

稗官野史指出白崇禧遭到蔣介石派人暗殺,其子白先勇雖然否認父親遭蔣中正毒殺的傳言,但也坦言兩人之間確實存在嫌隙。
白崇禧來臺後,長達17年遭特務監視,白先勇憤慨地形容這是一種「糟蹋人」的行為,他不悅地說:「最莫名其妙,最不應該的是監控,我父親已到臺灣來,竟還派特務跟蹤,這是對父親最大的侮辱。」白先勇還說:「到現在還記得特務的車號就是15-5429。」
在白色恐怖時期,失勢的黨國權貴同樣遭受長期監控,這難道不是一種「國家暴力」?我望著白崇禧的魂歸所白榕蔭堂墓園(註3),內部牌坊及追思石碑內有蔣介石、陳誠、何應欽、于右任等黨國大老題刻詞句,其中蔣介石替白夫人提「淑行流馨」,替白崇禧提「軫念勛猷」。在進行文化資產踏查時,我對這些碑匾感到不寒而慄。這些題字究竟是出於真心的敬意,還是戒嚴時期的「貓哭耗子」式虛偽?

六張犁蔣渭水墓園管窺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
蔣渭水先生於1931年8月5日逝世。最初安葬於大直,但二戰期間,由於當地設置要塞,蔣渭水遺骸被迫遷至北投關渡慈航寺。1952年,生前友人白成枝、陳其昌等人發起募款,將其遷葬至六張犁。早逝的蔣渭水當然不可能知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不過卻可以藉由蔣渭水墓園產生諸多歷史連結。
蔣渭水的臺灣民眾黨舊同志,以及臺灣文化協會的多位成員,如廖進平、林茂生、陳炘等人,皆在二二八事件中喪生。
蔣渭水的家族同樣是二二八事件受難者。他的弟弟蔣渭川在事件中,遭陳儀派遣的武裝人員到家中拘捕未遂後,隨即被通緝。蔣渭川女兒蔣巧雲中彈慘死,兒子蔣松平重傷,子彈遲至5年後(1952)才動手術取出,導致終身肺功能受損。
柯文哲擔任市長期間,蔣渭水墓園被規劃為觀賞101煙火的公園。這樣的地景讓我聯想到,同為臺灣文化協會成員的陳炘在二二八事件中罹難。據陳炘的子女表示,當時家族財產遭政府沒收,其中包括101大樓現址七成的土地、高速公路泰山收費站等。因此,當我從蔣渭水墓園眺望101大樓時,並無法欣賞煙火,這片地景只會勾起無限傷悲。在這裡觀看101煙火,無疑是在傷口上灑鹽。

六張犁的蔣渭水墓園具有一些特殊特徵,也見證了歷史的不義。我特別注意到墓碑上刻有前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陳誠題寫的「革命先烈蔣渭水先生之墓」,下方錄刻蔣渭水的遺囑。
但少有人知,六張犁的蔣渭水墓其實是夫妻墓,內還葬有其元配石有。然而,陳誠題寫的「革命先烈蔣渭水先生之墓」,卻讓女性墓主的存在被掩蓋。這樣的墓碑形式也與臺灣傳統喪葬習俗有所不同,墓碑下方的蔣渭水遺囑,在黨國時代遭到竄改,原意被扭曲(相關內容見以下圖說)。

另替蔣渭水遷墳的募款人陳其昌原為《公論報》總經理,1954年遭到牽連,國防部軍法處以叛亂罪名判處10年。
以上是我踏查六張犁白榕蔭堂墓園與蔣渭水墓園時,所發現的歷史脈絡與不義連結。這些連結與「不義」有關,我們應該記取歷史,因為這些侵害人權的事不應該再發生。
延伸閱讀|臺大「傅園」傅斯年校長墓碑為何人題寫? 兼談陳含光與溥心畬間的遺民情懷雜想
註1 白崇禧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仍有正反不同說法,他的兒子白先勇出書將白崇禧定位是台灣人的恩人,但是也有人認為他是蔣介石政權的幫兇。
註2 1949年李宗仁藉口前往美國治病,就此不歸,1965年李宗仁經由瑞士返回北京。
註3 白榕蔭堂墓園是白崇禧將軍的家族墓園,1963年白夫人馬佩璋女士過世,白崇禧家族篤信伊斯蘭教,因此興建回教樣式的白榕蔭堂墓園,墓園內可見新月、阿拉伯文、邦克樓與禮拜堂等伊斯蘭文化元素。建築由白崇禧留學美國學建築之兒子設計、大陸工程公司興建,1966年白崇禧將軍過世後亦安葬於此。後因家族逾六十年沒繳租金,台北市政府以占用市有地為由,欲追討上千萬不當得利。白崇禧兒子白先勇透過市議員李新奔走、找上郝龍斌市長,經文資審議後成為古蹟。

大學擔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美術史、文化資產。思想受殷海光「是什麼,就說什麼」影響。搶救文資是主要日常,教書、寫文章是餬口。自認文章針砭時弊,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各地政府頭痛的文化恐怖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