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嚴

始於渺小,終於強大:「2024臺南人權月」致每一個在暗夜中奮力發光的靈魂
隨著臺南迎來建城400年的里程碑,南美館的升格與首屆「臺南人權月」都標誌著這座城市將邁入新舊交替的歷史階段。透過藝術的表...
【蕭文杰專欄】英文參考書之父柯旗化與臺灣文化保存運動
談起柯旗化,大多數人直接想到《新英文法》,這本書英文文法書曾經是四、五年級生……等高中生學生時期的集體記憶。在我還是高中...
【絕地大反攻-解殖與後殖】第三世界電影裡的後殖民書寫
微觀地分析所謂重建銀幕上的越南,陳英雄呈現特定的時期是殖民尾聲的法屬印度支那記憶。然而不同於改編自瑪格麗特.莒哈斯(Ma...
【高森信男專欄】《在菲島三月》:席德進眼中的菲律賓藝壇
畫家席德進於1975年8月抵達菲律賓,並於當地待了約3個月。席德進藉此機會遊歷菲律賓多個地方及拜訪藝壇朋友,於隔年197...
從台灣意識的歷史距離談錄像藝術中政治語境的世代差異
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前輩創作者,其所面臨的社會語境,與「80後」創作者所經歷的生命體驗截然不同,兩相對照之下,於創作中所進行...
台灣電影中的國族認同轉變1960s-2020s
在台灣尚未解嚴前,因為既有的電影政治宣傳與教條電影逐漸僵化,所以由國民黨掌控的中央電影公司內部即從人事與作品產製開始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