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中的國族認同轉變1960s-2020s Transform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ese Cinema, 1960s-2020s 在台灣尚未解嚴前,因為既有的電影政治宣傳與教條電影逐漸僵化,所以由國民黨掌控的中央電影公司內部即從人事與作品產製開始鬆動,啟用了新的企劃人員與導演。接著製片廠外部也有其他的年輕導演與製片人紛紛開始以獨立製作的方式進行電影創作,進而裂解了原有成熟卻已經僵化的電影製作體系。 蘇哲賢 2023.07.21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登入/加入會員 Tags 一一 中央電影公司 二二八事件 今藝術&投資 今藝術&投資370期 侯孝賢 健康寫實電影 創作裡的認同流動—影像裡的台灣 台灣新電影 台灣電影 專題 悲情城市 戀戀風塵 戒嚴 楊德昌 汪洋中的一條船 海角七號 溜溜的她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白色恐怖 解嚴 超級大國民 返校 金馬獎 電影 電影工業 養鴨人家 蘇哲賢( 3篇 )追蹤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