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杰專欄】臺北市烏龍踅桌(oo-liông-se̍h-toh)的文資導覽與「文化小旅行」
臺北市長蔣萬安「推動100條文化生態小旅行」其內容是促進文史保存與文化旅遊,結合、觀光旅宿、創意街區共存共榮,這乍看之下...
【薄荷薄荷】防偽與公證,為何真品/珍品需要數位鑄造?淺談信任科技作為一門產業
薄荷薄荷專欄以鑄造(mint)為名,向來分析數位化的前瞻技術如何影響文化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與制度設計...
【張寶成專欄】收藏就是創造:生成數位生成藝術史的Le Random
在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藝術叢集中,今年三月才正式成立的Le Random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這裡沒有作品上架和販售,大家看...
【高森信男專欄】鈔票上的美術史:那些被印在鈔票上的藝術家及名畫們
在日本釋出2024年版日圓新鈔的設計後,便引發亞洲各國民眾討論新鈔設計主題為何許人也的討論風潮。西方美術史教材往往不會刻...
【異評專欄】台北藝博:歷史、潮流,實驗以及核心價值,而立之年的反思回顧
從而立之年的角度上看本次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簡稱台北藝博),那麼或許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歷史的、...
【圖文書與藝術史專欄】藝術潮流下的凱特.格林威
童書作家凱特・格林威(Kate Greenaway,1846–1901)出生的時代,正好是前拉斐爾畫派開始發展的時候。格...
【蕭文杰專欄】李登輝故居無法進行「歷史建築」文資審議是新北市文化局錯誤作為
「源興居」是臺灣第一位民選總統李登輝的祖厝。「源興居」所處的位置地名是叫「王厝營」,後來王家土地轉賣給李登輝曾祖父李乾蔥...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5】—藝術公海的「地方國際展」之迷思
以地方的角度觀看國際,以及以國際的角度關注地方,這兩者有何不同?若國族主義和國際主義皆被視為普世價值,那又為何存在主觀上...
【薄荷薄荷】荒原中能否遇見一千名伯樂?淺談Giloo Fest 2023的制度設計
結合了「國際華語短片影展」和「眾籌提案大會」的「Giloo Fest 2023」,不只是放映短片或紀錄片,還同時將過去只...
【張寶成專欄】藏家轉身成為管理者:什麼是「部分共有制藝術」(PCO Art)?
就私有財產權而言,一旦作品被個人擁有了,它們如何被處置,外人基本上不容置喙。但若不考慮金錢和產權,藝術家是否希望作品被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