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杰專欄】2024年大選後「不義遺址」類文資遭遇的保存難題
「不義遺址」的概念,與國際上所稱的「負面文化資產」、「困難遺產」理念上接近。在蔡英文政府首次執政的第二年(2017),民...
【高千惠專欄—文化刨丁】—牛肉的滋味,藝術與政治的關係距離?
政黨輪替是否影響藝術社會生態?若有影響,其方式是什麼?藝術界一直期待政黨提供明確的文化政策,但究竟需要怎樣的政策?藝術界...
【薄荷薄荷】自主世界的構作——淺談全鏈遊戲開發者的世界構作
雖然目前的全區塊鏈運行遊戲仍比不上任何砸重金開發的3A遊戲大作,甚至其學術風味比遊戲性本身還重,但其締造形式與遊玩方式,...
【張寶成專欄】生成藝術「展」的問題
在白盒子中展陳鏈上生成藝術,大家很可能把目光僅僅投向視覺形象的元素和細節,無法感受到藏家或群眾的參與性;不同版次「長格式...
【高森信男專欄】2010年代國際藝壇交流筆記:臺灣的兩位鄰居
時光飛逝,人們總是專注於處理眼前最為急迫的事務,往往需要於數年之後才會意識到歷史早已又翻過了一頁。由於《典藏ARTouc...
【黃心蓉專欄】藝術家追及權(artist’s resale right)在臺灣,可能嗎?
追及權可視為是在尋常著作權之外,對視覺藝術創作者的延伸保障。最常見的立法理由當然是藝術家嗷嗷待哺論,站在社會公義的立場,...
【蕭文杰專欄】不義遺址辛酸路―原臺中「和平日報」舊址能否順利保存?
當臺灣老建築潛力文化資產遭遇危機,我們可能大部分人毫無所知,難以引發國人的關注。這讓我想起楊翠說的:「我們在別人的故事裡...
【薄荷薄荷】生成AI時代,藝術家手上有沒有黑魔法防禦術——抗抄襲技術是軍備競賽,還是螳臂當車?
網路出現伊始,數十年來全球網路使用者所創造的資料讓圖像生成模型與大型語言模型得以「湧現」(Emergence)。使用AI...
【高森信男專欄】駐村略史:羅馬獎與官營藝術村
海外駐村活動已成為當代藝術世界的日常場景之一:今日的海外駐村活動內容五花八門,除了定期、固定場地、且由政府支助的駐村計畫...
【張寶成專欄】Web3本來就是for all的:我的社群經歷(之一)
在Web3的世界,人們總是言必出「社群」,而我們知道,這裡的「社群」相比於臉書專頁和IG帳號的「粉絲」,是更有主動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