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慶岳專欄】建築的風景:謝英俊的四條路徑─常民的建築
謝英俊和其它建築師最根本的差異,在於雖然使用工業化的建築方法,但是迴避對高科技與特殊材料的依賴,堅持單純化材料與施工的程...
【高森信男專欄】非洲/非裔的地獄與幽魂:操偶殭屍、奇幻棺材,與偶爾來插花的當代藝術
非裔的近代史長期與白人互動,不僅是一部被奴役的血淚史,也是一部主體遭到掠奪及宰制的歷史。蓄奴歷史對於非裔文化影響甚鉅,亦...
【蕭文杰專欄】不是史上頭一遭:台灣文化資產的修復爭議
台灣有《文資法》已經40年,修復有相關規定,建築師、匠師、監工等項程序都有規範,文資修復在台灣老早是一個產業,為何台灣的...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10:錄─我拍故我在的參照
街拍取代寫生,當代城市風景肖像的製繪,已有跨代的方法論。在藝與術的領域,數位概念的風景美學,已非僅於人文地理的紀實功能。...
【黃心蓉專欄】博物館的更新定義表決前夕的解讀與剖析
博物館畢竟不是真的被時間封印的場域,不管新定義通過與否,只有打開內在力量,證明自身價值,才能確保從現在到未來,社會大眾永...
【阮慶岳專欄】建築的風景:謝英俊的四條路徑─美學
工業化如何跟人文、社區結合在一起?對西方來說房屋工業化已經太熟練,因而掉入死胡同。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現代主義談論的背...
【高森信男專欄】卡勒瓦拉與民族的復活:芬蘭美術黃金時代的神話及哀愁
黃金時期晚期的芬蘭畫作具備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一為描繪《卡勒瓦拉》的作品,這類作品為了符合其史詩場景的敘事,往往採用陽...
【圖文書與藝術史專欄】中世紀情迷:自前拉斐爾派到威廉・莫里斯的印刷革命
在書籍開始大量印刷且廉價販售的19世紀,一群自稱前拉斐爾派的年輕藝術家們分享了他對中世紀藝術的熱情,儘管始終只有少數幾人...
【蕭文杰專欄】我們的紀念建築要紀念什麼樣人物:由「徐蚌會戰單身士兵墓」與「產婆施周靜江故居」不具文資價值說起
徐蚌會戰單身士兵墓、產婆施周靜江通通被文資會判定不具文資價值,讓筆者思考,台灣保護文資的問題不是缺乏法源,而是我們的保存...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9:窺─景觀社會的攝獵
2020年代,國際事件與地方社會新聞充斥影視世界,透過截圖與鏡頭之選擇,已然因「信與不信」的意識型態,出現分歧的真偽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