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24: 海衛市
我將過境的一個補給地乃在海域之中,航天與航海地圖都找不到。導航者說,他們只能從一張福樂地圖的摺疊縫隙中,看到它的衛星定位...
【影形力專欄】未來的未來:臺灣影像藝術的補時論
作為歐洲未亡人的雷奈及《廣島之戀》之於臺灣影像藝術而言,究竟屬於後殖民式的時差還是肇因於不同視角所構成的視差?誠然,從《...
【施登騰專欄】出自對於數位異地共時性的一份好奇
具有量體觀感且具方位相對關係的「空間」,鮮少在「虛實」議題中被視為應存在的「內容」。這就像有演員、道具、腳本,卻沒有舞台...
【高森信男專欄】丹迪之虎:穿西裝的非裔
非裔運動的政治領袖比起亞洲革命者對於「民族穿著」的強調,反而更醉心於穿起一身比起歐裔人士更為有型的西裝。筆者認為這某方面...
【美感教育專欄】賦權於兒童的設計:談論不完美的情緒感受
這篇的前半段,則希望從兒童的視角為出發、靈感,以日常的設計鼓勵孩子「自在地當孩子」,延伸他們的創造力與好奇心,賦予他們應...
【蕭文杰專欄】由被拆的「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糧倉」談文資爭議
2020年10月,興建於昭和16年(1941)的「臺灣拓殖株式會社穀倉」遭建商進行拆除。建商在文化局離開後就立即施工,文...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拉普塔
很多人都嚮往空中之城─飛島國「拉普塔」。為了能感受「拉普塔」,各地都有「拉普塔體驗之旅」的行程設計與虛擬旅遊的偽行動。
【施登騰專欄】尺寸真的有關係
從數位技術發展歷程來看,想要恪遵尺規的模擬重現,也是近幾年才有的實用技術,特別是指AR技術。而現在的AR數位服務與應用,...
【美感教育專欄】「兒童權利公約」如何被兒童設計師所活用
為兒童設計的靈感,除了從生活日常的觀察中發現議題、問題而靈光乍現,與第一手接觸兒童的人交流討論也總是收穫滿滿。除此之外,...
【許峰瑞專欄】做展覽的人:從「策展」定義之亂,談機構化現象
對於策展的資格認定,注意力往往聚焦於片斷生產(論述、行政執行、推廣)與藝術社群的認可(展歷、經歷、人際),偏向條件式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