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杰專欄】由空總文資案看促轉遺址的困境─今日藝文場域會不會再度淪為開發案
空總舊址的文資保存區僅畫設一半,未來沒有畫入文資緩衝保存區的範圍,及沒有文資身分的單棟建築,會不會因為C-LAB預算未被...
【北方以北專欄】我們還需要英雄紀念碑式的觀念藝術嗎?評「楊俊—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
能夠在臺北三個重要的藝術機構展示,藝術家個人自帶聲望能所促成不待多言,在如今高度人際政治角力場的藝術界,有本事「喬」出三...
【影形力專欄】刑房銀幕:當錄像藝術遇上黑電影
蘇匯宇尤其自《臨風高歌》(2015)與《超級禁忌》(2015)以降,無不在戒嚴政體與違禁身體等攸關社會背景與流行文化的關...
【蕭文杰專欄】談談《文資法》中的「自然地景」─野柳指定象鼻岩沒過合理嗎?
日前「野柳」通過新北市審議,成為受《文資法》保育的對象,而「象鼻岩」沒有通過,不少朋友來訊表示疑問,為何「自然地景」也是...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棒棒國
我想蓋一座一個人的法篩寺,所以我需要先去踏察所有的法篩寺,而擁有最多法篩寺之地,就在棒棒國(Bang Bang Stat...
【施登騰專欄】我們需要一個數位典藏的敘事論述
葛羅伊斯的數位圖像檔案的反傳統主義論,確實為能博物館的數位典藏/資料庫/數位化物件/無限再生/多元作者身分找到支持論點。...
【北方以北專欄】當雲端遇見地氣:一個扁平傳導世界的再現
所謂的政治、自然、社會生態之改革或轉型,在藝術生態裡,只是議題的生產設計。無論如何,一個被討論的展覽,還是比一個被冷處理...
【美感教育專欄】為孩子打造「專屬感」的空間、建築到景觀設計
希望在兒童遊戲樣貌改革的潮流中,除了講求特色、功能、共融之外,也能放慢腳步,兼顧美感的呈現,與現地自然環境、生態的呼應以...
【高森信男專欄】從文明開化到國族想像:穿著正裝的亞裔
透過亞、非的比較,我們或許可以藉由西裝這個簡單的概念,了解雙方在面對歐洲殖民的物質文化時,回應方法上的異、同之處。
【蕭文杰專欄】已知的台灣糧倉文資類型與歷史
糧倉的設計一開始就不是以美學為要求,但是在台灣吃台灣米,不應該忽略屬糧食的有形文化資產,糧倉的空間是「食農教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