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詔藝之眼】專訪《比特幣區塊鏈中文頻道》創辦人兼NFT收藏家ZIZEN - NFT藝術化系列探討之(七)

【詔藝之眼】專訪《比特幣區塊鏈中文頻道》創辦人兼NFT收藏家ZIZEN - NFT藝術化系列探討之(七)

Interview with ZIZEN, Founder of “Bitcoin and Blockchain Channel” and NFT Collector - Exploring How NFTs Became Art (VII)

人生觀極度追求自由的ZIZEN(詩人),除了是位在各式頻道累積已經超過7萬人追蹤的KOL外,他對於NFT的收藏心法,也有別於其他熱衷投資回報的財務操作者,是幣圈中為數不多、熱愛藝術的NFT收藏家。

剛過完幣圈人所津津樂道的 NFT Summer,比特幣來到6萬4千美元的歷史高點。然而根據NFTGO的數據,NFT 市場的交易總額(volume)卻與之相反,下降至2千4百萬美元,尚不及最近三個月間最高點(約3億4千8百萬美元)的14分之1。

NFT 近三個月來交易總額圖表。(擷取自 NFTGO,日期:2021/10/20)

由於不熟悉也少有溝通管道,NFT收藏者們的想法之於傳統藝術市場收藏者,一直是個令人好奇的謎題。

NFT收藏家ZIZEN(詩人)在幣圈中可以說是一個相對而言特殊的存在。當幣圈KOLs在公開管道宣傳各式區塊鏈技術和數位貨幣時,大多數的主要目的都明顯在於為交易所或商業單位廣告行銷,又或極力推廣快速致富觀念,嘗試吸收更多的會員聽眾,並強調其所言皆為「NFA」(Non Financial Advice/Not Financial Advice)作為免責聲明(disclaimer),以規避在各管轄權中潛在可能觸法的相關規定。但詩人卻獨樹一格,除了最新資訊的分享外,他的podcast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透過平鋪直敘的聲調,發表他對於各類事件的個人評論,提醒聽眾加密貨幣世界中的爾虞我詐,這些內容始終兼具「死多頭」(指永遠看好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與警世論,是罕見的另類矛盾組合。

人生觀極度追求自由的詩人,除了是位在各式頻道累積已經超過7萬人追蹤的KOL外,他對於NFT的收藏心法,也有別於其他熱衷投資回報的財務操作者,是幣圈中為數不多、熱愛藝術的NFT收藏家。

(以下訪談關於事實部分,經當事人確認後刊出)

詔藝:為什麼會開始收藏NFT?什麼時候開始收藏NFT?

ZIZEN:我最初的起心動念是從一位網路上使用者的角度,想要利用網際網路致富,走向財富自由。但我的觀察是,先前多數號稱可以從網路致富的方法,充其量最多就是從實體世界的發傳單,改成到網路世界發傳單,使得發傳單這件事情變得更有效率而已。

在偶然機會下,我接觸到虛擬貨幣的世界,看了很多比特幣相關資訊後,見識到財富和資本的威力,發現這是個時代新趨勢,於是加入投資比特幣的行列。在接觸比特幣之後,我同時經營了數個關於比特幣、區塊鏈、NFT等相關社群頻道,其中單一群組人數最多者超過7萬人。而我自2020年10月19日開始上傳我所設立《比特幣區塊鏈中文頻道》的第一支podcast,期間持續更新,至今已經發出單集至EP112。我將自己定位為社群的服務者兼管理者,希望正確資訊能在社群中有序流通。

我小時候曾經參加過美術班,因此對於欣賞藝術並不陌生,在經濟能力許可的狀況下,也一直很嚮往擁有美的物件。我原來就是藝術的愛好者,會開始收藏NFT最大的理由,是因為它初期的價位比較容易入手,也不佔空間。現在很多收藏NFT的人的想法可能都類似,實體領域中的收藏品通常已經有一定價格的門檻,例如許多的名畫和古董車,即使我知道那些都會增值,但在負擔不起的狀況下,剛好可以從收藏NFT切入。

區塊鏈NFT市場中早期很流行像素類項目,其中最出名的是《謎戀貓》(CryptoKitties),它在2017年末出現,當時我覺得那個貓一點都不好看,因此沒有購買。當時因為NFT還在很早期,大部分人根本連數位錢包都沒有,於是有些KOL甚至買《謎戀貓》免費發送粉絲,但我也沒參加那些空投。所以嚴格來講起來,應該是說我沒有去「索取」。

CryptoKitties。(擷取自CryptoKitties官網, Copyright by Dapper Labs)

《Gods Unchained》的數位卡牌是我最早的NFT收藏(品),在2018年一出來時,我便花好幾個以太幣購入。但後來這個項目的交易狀況不如預期,現在在市場上幾乎沒有什麼流通性。

詔藝:你收藏了多少個NFT?

ZIZEN:我大部分的收藏都是帶有藝術性的NFT,比較符合我自己收藏的切入點,佔我所有收藏中的一半以上。不過現在NFT收藏品(NFT collectables)中的幾個熱門項目,雖然好像不完全屬於藝術,但也都被歸類為NFT藝術類別。

談到數量,就總收藏的「件數」來說,應該超過5百件以上。但因為有些NFT很漂亮,我也真的很喜歡,因此有時候我會一次mint(鑄造)多個到好幾十個,因此若以「項目」來說,大概30項以上跑不掉。

詔藝:你收藏NFT的標準是什麼?會像其他收藏者去看開發團隊、過去紀錄(track records)、技術、規劃地圖(roadmap)等?

ZIZEN:我收藏NFT很主觀,就是看是否好看,是否喜歡,其他事項我從來不看我秉持的觀念就是「作者已死」。一旦項目創造出來之後,就和原創造者脫離了關係。這樣對我來說也比較輕鬆,畢竟生活中還有許多事情要忙。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去看團隊、投資方等等用創投的觀念去判斷NFT藝術項目,但我覺得這些判斷方式,就像找對象先去看對方家庭背景,看人家爸媽是誰,對方學歷是什麼這些外在條件等等。但這些對我來說都不重要,主要還是看到對方的第一印象吧?不喜歡的東西,她的爸媽再怎麼有錢有勢,也都沒有用不是嗎?我覺得判斷是否收藏,首要還是先看作品本質。

如果確認是自己喜歡的,我才會接下去看如發行總數、和同一創作團隊(縱向)或其他同類型項目(橫向)比較起來的特殊性為何?有沒有和人類重要歷史間的相關性脈絡?或是因為欣賞項目方的第一個項目,所以愛屋及烏喜愛他們後來的作品。例如大英博物館葛飾北齋(かつしかほくさい/Katsushika Hokusai,1760 – 1849)首發的NFT我就收藏了好幾個。

雖然我知道這個系列可能不符合傳統藝術界所認定的原創性標準,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歷史事件級的周邊商品,而且是由大英博物館發行,是「看得到的世界史」,同時也是我對人類藝術史很重要的閱讀體驗,因此這樣的收藏對我而言有很大意義。

大英博物館葛氏北齋《神奈川沖浪裏》NFT。(擷取自LaCollection

我偏向收藏具有特殊性和一定的品味的NFT,當然,如果再從個人收益觀點,也期待這些作品有增值的空間。

在我看來,NFT世界本質上就非常金錢導向,因此在NFT市場中,只要針對藝術性和美感,基本上就有很大增值的潛力。存在這樣的脈絡可供判斷,其實遠比實體藝術市場中的規則單純且清楚的多。

詔藝:在你的心裡,這些NFT藝術真的有現在交易市場裡那麼高的價值嗎?

ZIZEN:如果是從以太幣為本位的訂價來看,我覺得現在這些東西的價格都還蠻合理的。至於你提到如果從以太幣再去對應到美金的話,那要看你對於以太幣所認定的價值。

我認為以太幣有它原有的價值,無需去對應美元,那是一個不同體系的問題。因此對我來說,這些NFT的價值只要去對應以太幣即可,再去對應美元的部分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它們本質上在兩個完全不同世界中有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換句話說,如果虛擬世界中所使用的幣種還要去對應美元的話,那直接用美元計價就好了,何必還要另外使用以太幣?

Performative Shuffle Series 3。(擷取自OpenSea

詔藝:買以太幣的當下,不還是要用實體世界中的貨幣去兌換以太幣嗎?

ZIZEN:這是事實,但只有在兌換那一刻或許會有點感覺,時間拉得越長越沒有感覺。一旦兌換後,就我的認知,對於虛擬貨幣有信仰的人,在使用以太幣時,幾乎不會再去想原先美元的成本。當然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會這樣去計算,但我認為長期使用以太幣交易的人,其實會慢慢習慣依照以太幣計價。用以太幣去買NFT時是一種「事件對應事件」、「概念對應概念」的思維,而不再是法幣購買力的問題,這個可能是和多數實體收藏者購藏作品所想用貨幣去換取貨品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

詔藝:為何收藏NFT而非收藏實體藝術品?

ZIZEN:我也想收藏實體藝術品,但對我來說,那些我有興趣的實體藝術品價格太高了。我也有收藏一些價位不高的藝術品,但幾乎可以確定那些作品沒有什麼長遠的增值性或是可維持夠久的收藏價值,有的只是因為我喜歡而已。

我會想要收藏的實體藝術品,是那些同時具有美感且評估下來也會有增值性的作品,但那些在我現階段實在還負擔不起,因此才會從NFT作品切入開始收藏。

詔藝:如果NFT的收藏帶給你更多的經濟上回饋,你會不會去收藏更多的實體藝術品呢?

ZIZEN:一定會。基本上我收藏的想法是,只要是在我能力範圍以內,對於喜歡的作品,無論是NFT或是實體藝術,我都會儘可能地將它們納入收藏。

詔藝:NFT收藏帶給你什麼樣的改變?

ZIZEN:開始有了NFT收藏之後,我感覺我的情緒多了很多變化。原先購藏NFT時有情感上的層面,會因為整個市場的熱絡而放大。如果這些收藏的NFT又因為行情高漲而升值,那情緒起伏又會因此放大更多。

如果作品本身沒有增值,我也無所謂,因為畢竟當時購藏時都會有當時的心境和背景,也一樣能感覺到和這些收藏共同經歷了一段幣圈歷史,我也一點都不會覺得遺憾。就像我現在的NFT收藏品中,應該有很大部分屬於沒有流通性的作品,這在我收藏當下就有那樣的覺悟了,但那真的沒有關係。因為即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它們。

Eponym by ART AI項目下的蒙娜麗莎。(擷取自OpenSea, Copyright by Eponym by ART AI)

詔藝:你會給其他有興趣開始收藏NFT的人什麼樣的建議?

ZIZEN:收藏自己喜歡、能觸動或感動你的作品就好了,不要為了賺錢去買。如果喜歡的東西還買不起,那就更努力去賺錢。

至於當下大部分人買NFT是著眼於投資回報這件事情,有很多人批評這現象如同蛋塔風潮。但恕我我打個比喻:就像是我人在藝廊裡挑作品,外面的一大堆人在排隊搶蛋塔,其實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有些人就是喜歡吃蛋塔,我不買是因為蛋塔不是我要吃的啊!如果我真的要吃蛋塔,我也出去排隊買蛋塔就好了,也沒那麼嚴重吧!

我認為收藏NFT和收藏實體藝術都是一樣的事情,往往都在尋求一種「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可能是情感性的,也可能是一種社會階層的認同感。

我認為毋須將收藏者歸類是收NFT或是實體藝術,因為到頭來大家在做的事情本質上都差不了多少。歸類或刻板印象會限制了人類的想像力,例如有〈酷貓〉(Cool Cats)、〈龐克〉(指「加密龐克」)或〈猴子〉(指「無聊猿猴遊艇俱樂部」)是否就高人一等?社群們自己認為有就好了,旁人的生活也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凡是人類都會去追尋一種社會歸屬感,喜歡的人就去做它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好了。與其花時間在爭論誰有權力定義藝術,還不如討論自己喜歡的藝術還比較有意義。

詔藝( 16篇 )

法學背景,專注研究西方近現代藝術家,並持續關注藝術市場與潮流
藝術作品辨識app ART MASTER全球冠軍紀錄保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