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眾聲道(Volume DAO)團隊假空總C-LAB舉辦的「Dialog 2024:亞洲生成藝術展」,是一個跟日本和韓國團隊聯手打造的新平臺。其中在「穹頂劇場」(DOME)演出的少許經費,正是來自一個新成立的鏈上募資平臺Artizen。

Artizen的募資方式主要是這樣的:讓創作者通過販售名為「Artifact」的非同質代幣(Non-fungible Token,即NFT)來獲得資助,同時加碼資金池的另一筆配對補助。注意,這裡的「Artifact」不是平台特製的官方數位收藏品,而是專案團隊自己上傳的視覺素材。由於開放購買且不限版數,所以這裡的非同質代幣屬於「開放版數」(open edition),即賣出幾版就產出幾版,非事前限定版數供人鑄造。
整體流程大概有四個部分:第一,創作者提交專案至Artizen Fund,經過社群篩選──讓親朋好友和社群媒體上的大家在Artizen官網註冊,完成後就能獲得點數(points),用來投票支持自己的目標,進入官方競賽名單。第二,在季度競賽中,這些專案通過銷售「Artifact」來籌集資金。每個「Artifact」的定價是0.01顆以太幣(約15-25 美元,也可以信用卡直接支付 25 美元),銷售收入的90%歸團隊所有,剩餘10% 進入社群金庫或資金池。第三,這些銷售量將帶來另一筆配對的補助。第四,「Artifact」賣得最多的專案將贏得Artizen大獎,另外獲得一筆現金獎勵。這種模式不僅依賴直接資金支援,還通過競爭激勵創作者調動社群參與。
建立Artizen資金池的合作夥伴除了微軟之外,還包括Animoca Brands、Consensys Mesh和Protocol Labs等Web3巨頭,後者還在2023年為Artizen投資了220萬美元。資金池的規模每季不同,截至2024年中期,Artizen已累計發放近100萬美元的資助,顯示出其強大的外部支持。
承上所述,「Artifact」的銷售會影響配對資金的份額。不過配對資金跟銷售額的比例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動態調整,取決於當季資金池的規模和總銷售量。有時候,如果有1000個「Artifact」賣出(相當於2.5萬美元),則該專案大約可以拿到配對資金約10萬美元。雖然看似4倍的配對資金,但必須視「Artifact」的實際售出數量而定;如果售出的數量太少,配對資金將不到這個倍數。
有志於公民參與和網路治理的區塊鏈行動者可能會好奇,Artizen上的配對資金份額是不是採用所謂的「平方資助」(Quadratic Funding)?不是。平方資助以貢獻者數量的平方計算來匹配資金,強調廣泛參與,而Artizen更依賴「Artifact」銷售總量來分配資金。入選專案根據銷售的「Artifact」數量,從匹配資金池中按比例獲得資助。雖然「Artifact」定價低,也鼓勵廣泛參與,跟平方募資的精神有一定相似之處,但其核心仍是基於銷售量的線性分配,而非數學化的民主權重。
另一方面,Artizen背後也無所謂去中心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簡稱DAO)的運作或願景,而是由幾位創始人——René Pinnell(首席執行長)、Ruben Campos(首席技術長)和 Simon Corry(產品負責人)在2021年於美國設立——驅動的中心化區塊鏈新創平台。

以眾聲道為例,2024年第四季的競賽中,在只有近40位新使用者註冊Artizen,並以獲得的點數支持的情況下,「Dialog 2024: 亞洲生成藝術展」便順利成案,隨後進入競賽。由於實質號召社群朋友參與票選和購買「Artifact」的時間,大概只有兩三個晚上,最後,說來滑稽,僅僅賣出了7個「Artifact」(筆者是其中一位買家),共計175美元。金額其實非常少,但即使如此,還是解鎖了281美元的配對資金,最後獲得共456美元;以現價計,約1.5萬台幣——獲得的幣種,實際上是性質相當於美金的加密穩定幣「USDC」。

必須注意,同季度的第一名是一個名為「Incented」的協議(Protocol)專案。該專案總計賣出了121,024美元的「Artifact」(相當於4,800多個 Artifact),但只從資金池中獲得5,448美元的配對資金;由於是第一名,所以能夠另外獲得Artizen大獎33,000美元。我們把獎金和配對資金加起來,其實還不到「Artifact」銷售額的三分之一。換句話說,資金池的分配仍然保有某種「非贏者全拿」的狀況,小團隊可以相對輕鬆地獲得高於銷售數字的配對資金。
這種狀況對一個人力和財力都有限,以至於無法花費多餘時間在募資及社群推廣方面的團隊來說,其實不無小補;更重要的是,遞件所需的資料除了基本的專案介紹(一份影像或簡報檔),其實只要簡短回答四個問題即可,絕無公務體系或私人基金會的繁文縟節。
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不─用─繳─交─結─案─報─告!(一起高聲歡呼吧!)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時下的藝文團體拿出平常申請政府補助的力氣來參與Artizen,成果將會比眾聲道這個申請案來得不知豐富多少。這裡就不說鏈上還有其他更具知名度和公共性的募資平台,如Gitcoin——順帶一提,本文之所以特別以一個既無平方募資又跟去中心自治無關的平台為例,目的就是降低門檻,讓對於區塊鏈陌生的人也能感到一絲興趣,免除概念上的負擔。這或許更接近於大眾認識的募資平台,所不同的是,它有另一筆資金池,而且建立在區塊鏈上。

眾所皆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對藝文團體的補助,低至2萬元台幣一個案子的也所在多有,這跟眾聲道這場漫不經心的申請案差距幾希。在當前的「文化預算刪減」爭議中,不少人再次於國家(文化績效和形象)和市場(汰選文化商品)的二元對立中糾結,但在此之外,還有社會或社群的力量。如果對自己的案子有自信,不妨呼朋引伴,一起在鏈上募資平台推廣自己的專案,用不同於既有的、彼此都已經習慣的方式申請補助,獲得資源。
延伸閱讀|【張寶成專欄】在Bright Moments結束後重看日本的新興藝術組織與行動者——跨國生成藝術巡展「dialog()」東京站觀察(上)

Volume DAO 共同創辦人,參與策劃台灣第一場泰卓鏈(Tezos)人工智慧 NFT 收藏展《機器會夢見 NFT 嗎?》。曾為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負責人,與黃大旺共同發行的專輯「民國百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歷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