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雙子城
「那是最美好的時光,那是最糟糕的時光,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昧的時代,那是信仰的時代,那是懷疑的時代,那是光明的時代,是...
【蕭文杰專欄】保留文化資產也是開發地方:搶救大內楊長利公厝與相關建築
臺南的有形法定文化資產主要集中在市區跟安平,這些區塊是臺南觀光的重點,但郊區鄉鎮卻缺乏關愛的眼神與詳細的調查。大內明明是...
【施登騰專欄】談轉譯的數位參與: 是誰該懂誰?
在展覽中,為這些藝術品/典藏品說故事的,應該是「觀眾」。但也要注意的是,觀眾這些「非專業者」既有的「知識落差」該如何處理...
【高森信男專欄】紐西蘭現當代藝術簡史:孤立的書寫
在今日亞太當代藝術的領域,對於紐西蘭的藝術發展往往過度著重於「毛利藝術」,因而錯失了理解紐西蘭各種藝術類型的可能性。隨著...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排排邦
我將前往傳說中的排排邦。那個國度,一切均以流量的排泄狀況為價值準則,以此建立秩序的系統。是故,所以物種也都要有排名順序,...
【蕭文杰專欄】困難且具爭議的潛力文化資產:吳鳳故居與吳鳳墓
吳鳳神話不乏以訛傳訛造成的誤導,及刻意塑造的傳說,雖然「傳說」,不盡符史實,但是見證日治以來以吳鳳為教育題材之變遷。無論...
【美感教育專欄】親子如何調適自然匱乏:以體驗設計鼓勵兒童探索自然
接著上一篇談到兒童與自然的主題;以我自身的設計經歷為例,除了用產品設計讓自然的體驗在家的環境中持續發酵,也想分享近年來在...
【我們為何投件?(上)】世上最古老的徵件展
視覺藝術領域當中,一年來大大小小的徵件報名費、展演空間租金、藝術家自理的佈/撤/顧展與運輸,久而久之都成為創作之外可觀的...
【影形力專欄】境外移入的動力銀幕(或想像黃華成《實驗002》)
我感興趣的,毋寧是戰後臺灣首波現代主義式的影像試驗在向外接引時,所可能誘發的潛勢想像與思想遺贈。「六七暴動」後拍攝完成的...
【高森信男專欄】建國前夕的藝術辯證:奈及利亞學院藝術及解殖藝術的緣起(下)
透過了解奈國1950及1960年代的美術及建築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奈國藝術家早已在建國初期便透過將現代主義及歐洲藝術語彙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