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對於「臺灣藝術史」一詞有著強烈的陌生感,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國民基本教育階段課程上的缺乏,但也因為是臺灣藝術史教材尚未完善所導致的結果。根據陳曼華於《臺灣藝術史的戰後書寫與對話》研究中,可以瞭解戰後臺灣藝術史的研究,1950至1970年以文獻收集為主,雖然1980年之後開始有較專業的史料之寫作,甚至1990年文化研究也加入了藝術史的討論,但是直到2015至2016年科技部的「藝術學學門熱門與前瞻學...
您已經是會員?登入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羅禾淋( 9篇 )追蹤作者
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與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所博士。長期研究網路文化與數位科技,對應日常生活、環境、城市等議題。在漫畫跨領域策展方面,開創「漫畫裝置文件」展出的方式,策展經歷包括:《GAME‧NOT OVER‧YET電玩藝術特展》、《當漫畫介入社會》、《滲透次元壁 – 臺日漫畫美學當代藝術特展》等。當代藝術議題方面,以寶藏巖的駐村經驗出發,長期觀察城市與邊陲之間的關係,策展有《日常壞軌》、《都市馬赫帶》、《鄉愁製造機》等。2012被選為臺灣畫廊協會畫廊周年度策展人、2013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年度策展人、2015與2016大內藝術特區藝術節年度策展人、2017新樂園藝術空間20周年策展人、2018年臺北數位藝術節《超機體》策展人。目前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所專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