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版次、版本:數位藝術原作的文件化

【數位藝術保存專欄】版次、版本:數位藝術原作的文件化

【Column on Digital Art Preservation】

如果將藝術作品比喻為具有特定參數的阿米巴原蟲,所有版本都是同一隻適應展示環境與現實的自我變形;又有什麼情況,會使原蟲選擇細胞分裂,增生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呢?美術館處理版次和版本的方式,透露了作品文件化的架構和不同版本之間的關係,更決定了形塑作品身分的認識路徑與脈絡。
在踏進一座美術館前,你是否會先上網查詢展覽主題、參展藝術家簡歷和作品照片呢?步入大廳,又在不知不覺間多了一份展覽手冊在口袋中。廣義而言,這些描述與記錄作品的資料以及數位典藏資源,都是一種將藝術與藝術作品文件化的體現。對博物館和美術館專業人員而言,透過文件化(documentation)將記憶實質化(materialize memory)(註1)是所有博物館在典藏有形及無形文化的同時,以文化資產為中...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陳禹先( 6篇 )

獨立研究者、媒體藝術保存維護師和三隻貓的鏟屎官。研究生時期因感嘆數位文化消逝之快而開始研究數位科技產物的長期保存議題。現為數位藝術基金會科技藝術典藏基礎計畫主持人、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生,曾於香港M+博物館擔任數位與媒體藝術副修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