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早期油畫現身倫敦蘇富比,以260萬美元高價拍出
英國畫家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1851)的失落名作《布里斯托聖文森岩溫泉湧起的暴風》(The Rising Squall, Hot Wells, from St Vincent’s Rock, Bristol),近日於倫敦蘇富比「古典大師與19世紀繪畫晚間拍賣」(Old Master and 19th Century Paintings Evening Auction)上以驚人的190萬英鎊(約260萬美元)成交。據蘇富比表示,該拍品吸引四位競標者激烈爭奪,最終由一位英國私人藏家標得,成交價為高估價30萬英鎊(40萬美元)的六倍以上。
此幅作品繪於1792年,1793年春季於皇家藝術學院首度展出,是透納現存最早的油畫之一。此作最後一次公開展出是在1858年,此後便成為私人收藏銷聲匿跡逾160年。2023年現身倫敦Dreweatts拍賣時,被誤歸為十八世紀英國畫家朱利斯・凱薩・伊貝森(Julius Caesar Ibbetson)的追隨者之作,估價600至800英鎊(750至1,000美元),最終以400英鎊(506美元)落槌。直到購入者清理畫作時驚喜發現透納的簽名,由多位學者分析後,確認為透納早期作品。
名作難得再現,競爭者眾。參與競標者之一為布里斯托市立博物館與美術館(Bristol Museum and Art Gallery)。該館於拍賣前募集超過10萬英鎊(約13.7萬美元),獲得約1,450位捐款者支持。不過,館方最終未成功取得作品。「今晚並不是屬於我們的夜晚,」該館資深策展人凱特・紐納姆(Kate Newnham)對BBC表示,並稱大眾的熱烈響應「令人難以置信」。博物館將全數退還募款予捐助者。為了回應眾人的支持,博物館亦宣布將於年底展出透納水彩畫收藏,包含四幅由於保存狀況脆弱、已超過十年未公開的作品。
透納被譽為英國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其肖像自2020年起登上20英鎊紙鈔。今年(2025)適逢透納誕辰250週年,世界各地皆有紀念展覽舉辦,包含臺灣現正於中正紀念堂展出的「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特展,集結英國泰特美術館80件珍藏。
延伸閱讀|曾讓英國政府禁止出口的國寶畫作!「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首度登臺——泰特美術館80件珍藏鉅獻,今夏6月中正紀念堂盛大展出
儘管《布里斯托聖文森岩溫泉湧起的暴風》此次拍賣後再度易主,仍將於2025年11月至2026年6月間亮相於倫敦泰特不列顛美術館(Tate Britain)「透納與康斯塔伯」(Turner and Constable)特展,與同為英國風景畫巨擘的康斯塔伯共同慶祝誕辰250週年。

五位資深市場人士成立藝術顧問公司New Perspectives Art Partners
五位資深藝術市場人士在日前宣布共同創辦藝術顧問公司New Perspectives Art Partners(NPAP),陣容包括:Lévy Gorvy Dayan畫廊合夥人Brett Gorvy、曾任富藝斯(Phillips)行政總裁Edward Dolman與其子Alex(一起經營 Dolman Partners)、曾任佳士得(Christie’s)歐洲區副執行長而後創辦Fine Art Group藝術顧問公司的Philip Hoffman,以及曾任蘇富比(Sotheby’s)環球主席、現為藝術顧問公司Patti Wong & Associates(PW&A)共同創辦人的黃林詩韻(Patti Wong)。NPAP的成立,意在靈活地應對最近藝術市場的巨變,包括:對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作品的興趣減少、年輕收藏家的崛起、俄羅斯和中國買家退出國際市場、亞洲和中東藝術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地緣政治對銷售的影響逐漸加劇。
特別的是,五位合夥人仍持續發展各自的事業,只有在特定的狀況下才會進行合作並共同做出決策,以回應高端客戶需求。Dolman在接受Antnews採訪時指出:「過去簡單的商業模式在如今變得非常複雜;拍賣曾經充滿驚喜和潛力,現在感覺變得僵化——更像是為了管理風險而設計,而不是為了服務買家。」Gorvy也在接受Art Newspaper採訪時表示,「我們每個人不僅代表一個特定的專業領域,還代表特定的地理位置:歐洲、美洲、中東和亞洲。」反映出NPAP團隊在不同地區的市場都有豐富的經驗與人脈,且不僅止於提供藝術品諮詢與銷售的仲介服務,主要客群設定為:收藏家的家族成員、財富管理公司和受託人,以及跨多個類別運營的客戶,包括:奢侈品、收藏品、設計和藝術品範疇,為其分析全球動向、機構管理等面向以提供建議。Gorvy也透露,NPAP代表了350 個頂級市場客戶,每個客戶都能在一件作品上花費3000萬美元。「混亂創造了機會。如果你能幫助客戶駕馭它,就可以增加真正的價值。」

泰德美術館渦輪大廳5000萬英鎊冠名權起標,全力衝刺1.5億募款!
英國泰特美術館日前宣布啟動「未來基金」(Future Fund)募款計畫,目標於2030年前籌集1.5億英鎊,以建立美式捐贈基金模式;該基金由泰特基金會慈善機構獨立管理,本金受保護,每年僅動用所生利息,長期支持展覽、研究與公眾參與計畫。基金於2025年6月25日泰特現代25週年慶晚會上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獲得個人、基金會及受託人共4,300萬英鎊捐助,募款活動並透過泰特遍布全球的支持者網絡持續推進。
為迅速拉近與目標的差距,理事會主席羅蘭.魯德(Roland Rudd)首度提出為倫敦泰特現代標誌性渦輪大廳(Turbine Hall)出售冠名權,預估至少可募得5,000萬英鎊;同時,文化部(DCMS)也已表態支持,對此創新舉措表示高度興趣。泰特館長瑪麗亞.巴爾肖(Maria Balshaw)強調,此募款計畫並非為彌補前期赤字,而是作為機構的第四支柱,與政府撥款、自主收入及傳統籌款並行,全面提升財務穩定性。
回顧2012年,保守黨政府曾推出5,600萬英鎊「配對配捐」計畫,協助逾30家文化機構設立捐贈基金,包括 V\&A 與國家肖像畫廊,顯示英國並非首次嘗試。但泰特此番將捐贈基金與冠名權結合、規模空前,如若達標,將為英國博物館界樹立新典範,也將為泰特未來數十年、甚至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後盾。

土耳其古墓非法改建咖啡館引起眾怒
位於土耳其阿菲永卡拉希薩爾省伊赫桑尼耶區佛里吉亞谷的一處岩鑿古墓,擁有逾3000年歷史,素有「第二卡帕多奇亞」之稱,並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預備名錄。近日,《自由報》記者薩利姆.烏宗(Salim Uzun)揭露,一家名為「石園」的私營企業,未經任何文物保護機構授權,將古墓內部改造成咖啡餐廳,鋪設地毯、擺放沙發、懸掛鞦韆,並鑽孔佈線安裝照明與煙囪供暖設備,官方和考古學界隨即發起強烈譴責。
權威考古學家哈瓦·伊斯坎教授痛批,此類墓穴具有深厚的精神與文化價值,「在聖岩上鑽孔布線令人髮指」,將神聖遺址包裝成主題樂園,等同褻瀆歷史。地區考古學家奈夫贊·切維克也指出,改建者對保護規範全然無視,嚴重破壞古跡完整性。
土耳其文化旅遊部收到報導後迅速介入調查,文化遺產與博物館總局局長比羅爾表示,雖然土地屬私有,但古墓本身屬註冊考古資產,任何改建行為均屬違法。目前已啟動司法程序,並持續監控現場,博物館部門已將社交媒體上的照片與影片作為正式舉證依據,並命令業者立即恢復墓室原貌,拆除所有家具與電器。
面對全面指責,「石園」負責人哈利勒則堅稱無惡意,並表示初衷是促進當地經濟與觀光,他已向地方政府申請部分「旅遊使用許可」,並支付了補償金,惟其中不包含墓室改造。他承諾將停止一切墓室內商業活動,改於周邊區域經營咖啡服務。
此事一經曝光,不僅引發文物部門與學界的高度關注,也在公眾間掀起熱議,凸顯文化遺產保護與商業開發之間的敏感平衡。專家呼籲,唯有透過嚴格執法與公民監督,才能讓歷史遺跡得以真切傳承,不再受商業行為威脅。

賓州Albright學院赤字告急,上拍500餘件藏品引爭議
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奧爾布賴特學院(Albright College)是繼費斯克大學(Fisk University)、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瓦爾帕萊索大學(Valparaiso University)、蘭多夫學院(Randolph College)、羅克福德學院(Rockford College)以及米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等學校後,又一出售藝術品變現的學府,藝術品等一共524件品項將於7月16日於Pook & Pook Inc.線上拍賣。阿爾布萊特學院(Albright)此舉引發了多名曾向學校捐贈藝術品的藏家家屬的強烈反彈。
奧爾布賴特學院近年債台高築,累積了近2000萬美元的赤字,校方企圖出售其藝術藏品以換取現金,似乎逼不得已,為削減開支,校方目前以裁員約20%(50多名)的員工,每月省下約170萬美元,並出售了多處與校區不直接相連的不動產,仍未能補足虧損。近年來,美國眾多大學都面臨財政挑戰而出售藝術品,此現象日益頻繁。由於美國高等教育預算被削減、學界競爭激烈,賓州在過去10年中已有至少10所院校因財務危機而關閉。
拍賣品項總值預估約為20萬美元,被指為杯水車薪,然而校方代表James Gaddy指出拍賣所得並不可觀,然而畫廊空間的營運開銷一年就超過了50萬美元,長期累積下來不容忽視,並且這些藝術品並非校方經營與教育的首要考量。

BLUM畫廊宣布關閉,尋求超越傳統實體畫廊新模式
30年來在洛杉磯藝術市場佔有重要地位的資深藝術經紀人蒂姆・布魯姆(Tim Blum),近日宣布關閉其在洛杉磯與東京的BLUM畫廊,並取消原定於紐約開設的新空間,標誌著他正式結束經營實體畫廊與代理藝術家的傳統模式。這項決定發生於藝術市場長期低迷的背景下,許多畫廊面臨轉型壓力,而BLUM的轉向被視為目前規模最大的此類行動之一。
1994年,布魯姆與合夥人傑夫・坡(Jeff Poe)於聖莫尼卡創立Blum & Poe畫廊,當時洛杉磯尚未成為全球藝術重鎮。該畫廊對於馬克.格羅蒂揚(Mark Grotjahn)、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和亨利.泰勒(Henry Taylor)等國際知名藝術家的職業發展具有關鍵影響,也對日韓當代藝術在全球的推廣扮演重要角色。Blum & Poe也為洛杉磯成為今日藝術市場的重要據點提供助力,吸引如David Zwirner、Hauser & Wirth與Pace等國際畫廊進駐當地。
畫廊於2023年10月更名為BLUM Gallery,當時代理藝術家超過60位,擁有龐大的國際網絡。然而,兩年前坡退出合夥關係後,由Blum與執行合夥人Matt Bangser共同經營。面對市場壓力與產業變革,布魯姆最終決定徹底告別實體空間,轉向更靈活的「工作室模式」,以合作計畫與特別項目為主要運作方式。他在聲明中表示,「隨著世界和藝術界的不斷變化,我們花時間思考如何在個人和職業方面繼續前進。」
布魯姆也談到, 2008年的市場崩盤是終結的開始,他指出,參加博覽會、舉辦展覽與主持開幕等的節奏越來越快,這讓他感到難以為繼,希望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重新回歸藝術。而Blum畫廊的關閉,也反映出當代藝術市場正處於結構性重整的關鍵時刻。
和傑夫·坡(Jeff-Poe)在洛杉磯旗艦畫廊南拉西內加大道2727號(2727-S.-La-Cienega-Blvd)的合影。圖:August-Blum,由Blum-Poe提供。.jpeg)
羅浮宮正式啟動3.16億美元擴建設計競賽
巴黎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於2024年6月27日正式啟動一項耗資3.16億美元的擴建設計競賽,旨在因應參觀人數不斷攀升所帶來的空間壓力。自1793年開館以來,這座世界上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曾於1980年代經歷翻修,原設定的年接待量為400萬人,而至2024年,實際人次已突破870萬,甚至預計將增至1,200萬。此次擴建工程,目的是提升參觀體驗與流動效率,並為未來遊客潮鋪設更為現代與合理的接待環境。
擴建計畫的核心包括兩大部分:其一是新設入口空間,目的是紓解由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主入口,所承受的過度壓力。羅浮宮館長勞倫斯・德卡爾斯(Laurence des Cars)表示,新入口需與東立面的17世紀古典柱廊建築和諧融合,並緊鄰塞納河,展現歷史與現代交錯的建築對話。
第二個重要計畫是興建一個全新的地下觀景室,專為展示羅浮宮鎮館之寶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麗莎》。新展廳將設於方形庭院地底,占地達33,000平方英尺,意圖緩解觀賞人潮擁擠與觀看體驗受限的問題。目前,遊客往往必須排隊數小時,僅能從遠距離匆匆一瞥,並伴隨其他觀眾自拍干擾。新空間將採預約入場制,提供觀眾更寧靜與沉思的觀畫體驗,同時設置解說空間,深入剖析這幅經典之作的藝術與歷史意涵。
此次國際設計競賽由21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進行審核,將於今(2025)年10月評選出五組入圍者,最終獲勝團隊將於2026年初正式公布。

邦瀚斯發布2025上半年亞太區業績成果
國際拍賣公司邦瀚斯(Bonhams)於日前發布2025上半年亞太區業績成果,延續2024年的強勁勢頭以及秋季亞太區新總部於香港開幕的助力,拍賣成交總額較去年增長26%,超過3.9億港元。整體觀之,大中華區買家仍然是主要動力;東南亞地區亦見顯著增長,其拍賣成交額按年大幅增長 67%。至於新買家與年輕買家的進場參與也驅動業務增長,在2025年上半年有25%的買家為新客戶,千禧世代和Z世代買家亦佔整體買家的37%。數位平台也為業務增長發揮了變革和關鍵作用,香港推出的線上拍賣成交額按年增長72%,線上拍賣的買家數量亦上升64%。在所有拍賣(現場及線上),有多達84%拍品是經由線上成交,反映藏家對高效便捷數位體驗的接受和追捧。
亞洲藝術門類達到最為明顯的成長之勢,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中國書畫,以及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的2025上半年度拍賣成交額合計達2.17億港元,按年增長57%,為低估價133%。上半年度策劃的數個顯赫私人珍藏均獲得熱切迴響,如: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呈現「胡世昌醫生暨胡周妙坤女史中國藝術藏珍」、「科恩伉儷珍藏中國玉器及鼻煙壺」;中國書畫推出「張群先生『中行廬』珍藏」,更全數以超越高估價成交;印度、喜馬拉雅及東南亞藝術則呈現「亞洲藝術泰斗Jules Speelman 珍藏」。而在現代與當代藝術板塊,也延續去年改寫日本藝術家石田徹也拍賣新高紀錄的熱度,本季亮相的《空置大廈內的經理座位》拍出762.4萬港元成交價,亦亮麗締造藝術家的第三高價拍賣紀錄。至於在奢侈品板塊的成交總額增幅也將近50%,主要由葡萄酒及烈酒拍賣增長帶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