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作為評論】黃亦晨,最後身影之後
即便我們未必能夠同理照片之中最後的身影,但是我們卻能想像作者在這過程之中心裡可能的恐懼。
【影形力專欄】空性影形力:關於陳界仁《再現空白》的佛法訓諭
值得加以推敲的,與其是和所謂的實驗媒體藝術展相關的各種在野影像產生互文網絡,倒不如是藝術家試圖從弔母文來超越電影之死的假...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養殖場
參訪「生技奇點養殖場」這個基地,是個祕密任務。在神祕地悄悄下機與神祕地悄悄上機之間,所見所聞原是不應留下見證的痕跡。
【蕭文杰專欄】待完成的轉型正義,踏查基隆港口城市的二二八文化地景
所謂的「促轉文資」、「不義遺址」、「負面文化資產」,是學者在面對過去人類犯下違反人權的場址所延伸的不同稱呼,但為將其歸納...
【施登騰專欄】從轉譯談文物敘事的多重向度與核心
我常用「讀」去定位參觀展覽的行為內容,畢竟不論是多媒體、影片、圖文資料等展示,都是「閱讀」。但「讀」展覽不是「讀」書,要...
【高森信男專欄】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作為消費端的我們,往往不會意識到一座冰箱背後所乘載的技術條件,及其如何被視為現代技術史發展的重要關鍵。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山中白浪─張碩尹水璉部落筆記
我開著車沿著台11線往台北緩緩前行,在海拔600公尺處放眼望去盡是滿山滿谷的檳榔園.起伏山頭上密密麻麻的檳榔樹冠有一種奇...
【高千惠專欄】Creative Criticism: 奇異點
從一家航天公司的誤點、航班資訊、航線的錯置,所導致時間、信息、路徑之亂流現象中,我已宛如置身於一個「酷斯拉級」的超級量子...
【蕭文杰專欄】由空總文資案看促轉遺址的困境─今日藝文場域會不會再度淪為開發案
空總舊址的文資保存區僅畫設一半,未來沒有畫入文資緩衝保存區的範圍,及沒有文資身分的單棟建築,會不會因為C-LAB預算未被...
【北方以北專欄】我們還需要英雄紀念碑式的觀念藝術嗎?評「楊俊—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
能夠在臺北三個重要的藝術機構展示,藝術家個人自帶聲望能所促成不待多言,在如今高度人際政治角力場的藝術界,有本事「喬」出三...